第八十二章 推荐贤才(2 / 2)

“不过此人曾经在魏忠贤身边做过事,万岁爷罢黜魏忠贤时,此人被定为魏忠贤一党,被处斩监候。后虽然免死,但却从一个司礼监太监贬为了火者,这十几年来一直在神宫监听差。”</p>

神宫监,听名字挺牛,其实只是负责太庙和各种皇室庙宇的洒扫和日常管理,而火者是太监中地位最低的一群,此人犯了逆案在神宫监听差,做的一定是最脏最重的活。</p>

“他叫什么?”朱慈烺大有兴趣。</p>

“刘若愚。”</p>

朱慈烺听着有点耳熟,凝神细思一下,猛的想起来了。</p>

明末有一本记录宫中轶事,从皇帝、后妃的日常生活,到宫中规则、内臣职掌从,以及饮食,服饰等都描写极为详细的书籍,名字叫《酌中志》。《酌中志》是后世研究了解明朝宫禁的不可多得的重要参考资料,是研究明史的必读之书,朱慈烺在前世也曾经走马光灯的读过一次,虽然印象已经不深了,不过当时读来却也颇为惊奇。</p>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虽然以记述万历以前的朝廷掌故和当时政治生活而著称,但却很少有如此全面的系统阐述。</p>

《酌中志》的作者就叫刘若愚。</p>

朱慈烺微微惊讶:“刘若愚还活着?”照他的了解,刘若愚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生人,到今年已经五十八岁,又是阉党余孽,崇祯帝清除阉党,态度坚决,怎么可能还留此人在宫中?</p>

朱慈烺问了之后就觉得是多余,刘若愚当然活着,不然褚宪章又何必推荐他?于是补了一问:“他身体如何?”</p>

“刘若愚身体健朗,奴婢前日在宫中还曾见过他。”褚宪章眼有惊喜:“殿下,你知道他吗?”</p>

朱慈烺淡淡道:“听过此人的名字,知识渊博,此人倒是有的,但聪慧警惕……”</p>

“殿下,刘若愚有段时间曾在东厂听差,但因为看不惯魏忠贤的心腹,司礼监秉笔李永贞的所作所为,所以跟李永贞闹僵了,连带着也把魏忠贤得罪了,刘若愚本名叫刘时敏,因目睹魏李的恶行而无可奈何,遂自改名为“若愚,借苦心二字以自警。因此,刘若愚并不是魏忠贤一党,刘若愚擅长书法且博学多才,在东城当差时颇有手段,聪慧警惕四个字,他应该也是有的。”褚宪章说的小心翼翼。</p>

褚宪章跟刘若愚肯定有什么特殊关系,所以才会冒着风险,尽心尽力的举荐刘若愚,要知道,崇祯对魏忠贤一党可是斩尽杀绝,丝毫不留情的。作为崇祯的儿子,朱慈烺当然是要跟老爸站在一起,向朱慈烺推荐一个有阉党嫌疑的人,万一朱慈烺翻脸,褚宪章非倒霉不可。</p>

朱慈烺对阉党并不在意,不要说刘若愚,就是魏忠贤复生,也难以在朝中掀起什么风浪,魏忠贤只所以能在天启朝自称“九千岁”,拥有无限的权柄,靠的是天启帝的信任和放纵。崇祯一继位,不费吹灰之力就把魏忠贤清除了。</p>

明朝内监的权力,看似强大,但其实只是皇权的延伸,倚仗的也是皇帝的信任,一旦皇帝不信任了,就如大厦倾倒,哗哗的倒的连渣都不剩,明朝几个权柄一时,风光无限的大太监,从王振刘瑾冯保到魏忠贤,无不如此。</p>

历史上,太监权力真正达到顶峰的其实是唐朝,不但掌握了百官,而且还可以随意的废立皇帝,皇帝本人恨太监恨的牙痒痒,但却无可奈何。究其原因,乃是因为太监掌握了禁军,从此就把皇帝变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明朝不存在这种情况,所谓太监之祸,说白了其实是皇帝之祸。</p>

所以朱慈烺对“阉党”两字没什么太大的感觉。</p>

何况刘若愚还不是阉党。</p>

关键是,刘若愚能力如何,是否忠心?</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