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方教授以上的说明,傅昕恒医生必定是听过的,不作声相当于是赞同的态度。</p>
如此说法,面前这个病人是属于上述情况中不幸群体中的一位。</p>
下面的住院医生把病人病历送过来。傅昕恒医生已大致了解过,把病历先递交给了谢下属浏览。</p>
这边方教授继续在口头上介绍病人就医的一些情况。有些事情是不可能写在病历的,不是因为能不能写的问题,而是病历有病历书写的规定,无关的事是不能写进病历中。</p>
根据病历中对病人以往病史的回顾,这位病人年纪五十多岁了,男性,在十多年前因心脏病已在国西医院做过二尖瓣机械置换术。</p>
方教授说:“当年给他做手术的是我们心外科著名的外科主任刘主任,现在他已退休。当年的手术是很成功的。”</p>
手术成功定论是不会有错的,表现在病人术后病情好转到能持续将近十年以上。</p>
很多手术并不能叫做治愈,这和外行人理想中认为的外科手术是大刀阔斧因此能根治人体病源的想法大相径庭。</p>
外科手术在普通人内心里的好印象是存在于内科疗效失效的基础上,一旦外科一样不见效一样是被百姓吐槽到要死的。</p>
“当年早知道不做这个手术”这类患者吐槽语经常能在民间听见,算是外科医学界一个众所周知的无语污点。</p>
事实上医学上很多措施能让人类继续苟活着,人类都是需要感天谢地医学了。</p>
医学真不是神学,真的不神,而且很多时候必然要被吐槽其无用。</p>
好在大多数病人最终能理解这点,回头根据医生交代的有症状再来重新求医积极做后续治疗。</p>
对于机械瓣的毛病,以前有案例讲过,感觉貌似生物瓣要好很多。当前病人犯的毛病,应该说是否和机械瓣生物瓣或和现在介入手术能做的介入瓣没区别,都能发生的一种换瓣术后并发症:心脏瓣周漏。</p>
瓣周漏真心是太常见了,一提起心脏科的人都懂,发生的比例在国外统计数据中表明能达到手术病人中的百分之十几。</p>
如果对这个数字没有概念,再来个更详细的数字说明,如国外某国每年换瓣手术病人总数是六万人,百分之十几是近一万人有这个并发症。</p>
这个数字换在国内必定是不得了。因国内伴随医学技术提高,发现并且能做手术治疗的患者总数提高,国内会发生这种并发症的数量只增不减。</p>
听来很恐怖的数字,为什么医学圈外外界所闻极少。</p>
这要说到瓣周漏的分型,瓣周漏分为大中小型以及单个多发类型。</p>
根据瓣周漏的定义:瓣周漏是指心脏人工瓣膜四周出现的异常通道,让人工瓣膜关闭瓣膜后心脏内血液继续通过异常通道逆行返流,最终可能让人工瓣膜的功用失效继而引发患者心衰溶血甚至猝死等严重问题。</p>
由以上定义可推测知,大型瓣周漏和多发型瓣周漏症状最严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