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躬身对袁耀施礼道:</p>
“臣哪有什么良策,只是能为主公略微分析下局势罢了。</p>
曹操和袁绍一开始坚守不出,那是将希望寄托在刘备和孙策的身上。</p>
现在刘备攻打荆州失利,他们二人知道刘备指望不上,就不得不想办法亲自动手击败我军了。”</p>
“经过这段时间的蛰伏,曹、袁联军休整得差不多了,与我军相比,差的只是士气。</p>
只要士气旺盛,以敌军超过我军一倍的兵力,很可能将我军击溃。”</p>
“但是士气是需要积累出来的,并不是随意喊一喊口号,就能鼓起士卒的士气。</p>
想要快速拉升大军士气,只有一个办法。</p>
那就是学习项羽,破釜沉舟之策。</p>
主公觉得,袁绍、曹操前来搦战,目的会是什么?”</p>
听贾诩解释了这么多,袁耀想了想,说道:</p>
“莫非是想要引诱我军出战,而后行那破釜沉舟之计?</p>
应该不会吧…</p>
袁绍干大事惜身,见小利而忘命。</p>
以他的性格,如何能同我军决一死战?”</p>
“还有曹孟德,此人生性多疑,老谋深算。</p>
没有必胜的把握,他也绝对不会孤注一掷。”</p>
听了袁耀之语,贾诩附和道:</p>
“主公所言极是,联军行此绝计,肯定不会把所有的兵力都用上。</p>
依臣之见,拼死决战的联军士卒,有十万人就够了。</p>
甚至数量还有可能更少。</p>
而其余的敌军,则会就近埋伏,在我军与敌拼杀之时,突然杀出。</p>
杀我军一个措手不及。</p>
如此一来,敌军既有敢与拼命的士卒,又有严阵以待的伏兵。</p>
不论怎么看,都能胜过我军。”</p>
袁耀点点头,说道:</p>
“原来袁绍和曹操这两个老匹夫,打得是这种主意。</p>
不过他们行此计策,很可能会让十万大军陷入险地。</p>
倒是挺毒辣的计谋。”</p>
坐在一旁的李儒也开口道:</p>
“贼军如此用计,有伤天和,袁绍和曹操绝非仁主也!</p>
若论仁义之师,还得是主公您。</p>
我与文和用兵,一向都是堂堂正正,有君子之风。”</p>
听李儒说出此言,周瑜、童飞、阎象、步骘等文武脸上都露出尴尬的笑容。</p>
若说李儒和贾诩算无遗策、谋略过人,他们自然认可。</p>
李儒认为自己和贾诩有君子之风?</p>
他们是不是对君子有什么误解?</p>
贾诩继续道:</p>
“既然我军已经洞悉了联军计谋,主公不妨将计就计。”</p>
袁耀道:</p>
“文和先生的意思是,我军故意被联军引诱过去。</p>
他埋伏我也埋伏,看看谁的伏兵更强?”</p>
袁耀话音刚落,贾诩便对袁耀拜道:</p>
“主公能想出如此良策,当真是神机妙算,英明神武!</p>
臣对主公高山仰止,实不及主公万一!”</p>
‘这计谋…是我想出来的?’</p>
听了贾诩诚心的夸赞,袁耀心中暗道一声老狐狸。</p>
明明是贾诩循循善诱,引导自己说出的计策。</p>
到最后,却要把功劳都归在自己身上。</p>
这老狐狸就不想多分一些功劳吗?</p>
不过这样也好,贾诩为自己造势,自己就欣然接受了。</p>
至于贾诩那份功劳,自己一定少不了他的。</p>
李儒也在一旁说道:</p>
“主公洞彻敌军阴谋,又想出破敌良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