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章:宝藏(1 / 2)

秦少游似笑非笑的看着韦弘敏。

他动了心思,可是眼睛却还是清澈无比。

韦弘敏的大礼确实是动人,可是真正去细细思量,其实韦家从中得到的好处才叫真正的巨大。

河南府……

秦少游心里在挣扎和摇曳,这几乎是致命的诱惑。

有了洛阳,就有足够的消费市场,即便是迁都之后,大量的豪族外迁,这里的贵族和富户数量也是惊人,毕竟就算天子走了,洛阳可还是东都,那些在洛阳置了宅院的人即便迁徙去,却总会有一部分族人留下,鸡蛋是从来不会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洛阳,无论如何,永远都会成为天下各州府豪强们的置产之地。

这其实就是一种最简单的磁铁效应,便如后世的省府一般,一省之地,无论是大富人家还是中产,他们是否在本地有什么地产或者房产,却总是希望在省府置办一处房产,即便可能他们长年累月也不会在那儿住上几天。

洛阳也是如此,天下的大富人家和官宦之家,有的人可能一辈子都不会来洛阳几次,可是这种人并不缺钱,也定会在洛阳置一处房产,自己不住,也会安排一些忠仆守着,或者送些族中子弟去那儿求学读书。

洛阳和长安都是那么一块大磁铁,而这种磁铁所积累的,则是源源不断的消费力。

孟津之所以能够迅速的把自己的贸易网搭建起来,一方面原因是因为孟津的货物要嘛有其独特性,或者是物美价廉,而另一个更大的原因就在于它靠着洛阳,正因为靠着洛阳,靠着洛阳这座天下最繁华的城市,这里的豪族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天下人的效仿,他们的喜好,某种程度在一年半载之后,便能迅速的影响到天下每一个人,无数游人和仕宦被洛阳所吸引,齐聚洛阳,无数的商贾,将天下各处的特产带来这里,这里物产丰饶,同时又是天下最大的贸易网络的交点之一,因而,孟津傍住了洛阳,才能够迅速的发迹。

就比如绝大多数的客商,其实他们并不曾听说过孟津,他们来的只是洛阳而已,只是因为到了洛阳,听到洛阳人说起这孟津做买卖的好处,才来这孟津走一趟。

所以………韦弘敏的条件开的格外的吸引人。

当然,好处不止是这些,因为要镇洛阳,就不免要征募更多的神策军,而神策军完全可以从整个河南府选拔,更多的人口,肥沃的土地,现成的商贸网络,仕宦游人必到的所在,同时,扼守住关中东面咽喉的地理位置,这个位置,恰好可以辐射到整个关东以东,同时又可立即黄河,辐射至河北。

而对于秦少游来说,洛阳真正的可怕之处还不只是这些,秦少游垂涎洛阳的原因却是因为隋炀帝。

隋炀帝好大喜功,登基之后,除了四处用兵,其中留下败亡的重要原因便是修建运河。他征募了数十上百万民壮,从余杭至江都修建了江南河,之后再将长江与江南河相连,长江和黄河之间,又修筑了通济渠,再用黄河与琢郡修建出一条永济渠连接起来。

关中之地,在隋唐之后渐渐的没落,其中便与这一条后世所称的京杭大运河有极大的关系,京杭大运河四个重要的点,恰恰是后世的南京,北京,洛阳,杭州,这四座城市,也自此成为百年之后,绝大多数王朝的国都以及天下最繁华的所在。

若说守住了长安,那便是坐拥了关中之地,可是因为运河的出现,那么守住了无论是琢郡还是洛阳,是江都还是杭州,那么就等同于得到了半个天下的财力供给。

洛阳,恰恰是这一条运河上最重要的一处关键点,靠近洛阳不远处的洛口扼守住了整条运河的中段,向北,所有的货物可以通过永济渠抵达河北,甚至直达琢郡,向南,洛口出发的货船可以直抵江都和余杭,再通过江南密布的水网,将货物输送到任何位置。

这也是为何,武则天登基之后,立即在洛口修筑洛口仓的原因,在那里,数以千计的货栈和仓库林立,堆积着南来北往的货物,还有……便是官府的物质,甚至还有各处输送来的税赋。

或许现在的关中依然富庶,物产依旧丰饶,可是秦少游却是知道,一旦占据了这里,若是以朝廷的模式,只是将运河去当作是钱粮输送的用途,或许这条运河的好处并不明显。

而一旦将以孟津的模式进行经营,未来……

河运,在这个时代,几乎等同于是天下最便捷和廉价的运输工具,在这个时代的作用,不亚于是后世那些的所谓具有深水港的海运城市,孟津的模式与这条可以跨越天下超过数百座城市的运河一但结合,这个画面实在太美,以至于秦少游都无法想象。

可是秦少游依然不能说话,他只是笑盈盈的看着韦弘敏。

有些东西,你越是看出这里头的好处,你就越不能表露,隋炀帝留下来的遗产,对于眼下的大唐来说,确实有很多好处,比如因为河运连接了琢郡,所以巩固了边疆,为大唐对突厥盒高句丽对用兵提供了保障。比如因为连接了江都和余杭,所以导致江南得以开发,使之成为不亚于关中,关东的丰饶之地。

而对秦少游,影响更加深远,这是一座大宝藏,朝廷能开发利用的,不过是这座宝藏的十之一二,而秦少游却能把它所有的好处全部发掘出来。

秦少游轻轻吃了口茶,只是笑,而后风淡云轻的道:“韦侍中,话虽如此,可是本王真的稀罕镇守河南府?且不说本王何德何能,本王扪心自问,即便是神策府镇河南,又能有多少益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