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的冰糖葫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0章 出事了,1994:菜农逆袭,野生的冰糖葫芦,御书屋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出事了
出事了</p>
菜卖得轻轻松松。</p>
凌晨三四点,正是市场人声鼎沸时,各种砍价声此起彼伏。</p>
倒是没有吆喝声,批发市场一般不兴这个。</p>
而此时,陈家志的三轮车上已空空荡荡。</p>
一点菜都没了。</p>
他正盘算着收入。</p>
收入相比此前少了些,但也只是相对而言。</p>
一晚上同样卖了1804元,依然是独一档。</p>
易定干、李明坤和郭满仓三只老鸟一晚上加起来也远没有这收入。</p>
三人也都没了和他比的心思。</p>
本来技术就有差距,面积也差了不少,没得比,没得比。</p>
陈家志也没等几人,去买了点冬瓜土豆,再买了点海鲜,就先一步回去。</p>
早点回去,还能趁凉爽,多干点活。</p>
入夏后,黎明前是一天最为凉爽的时候,晨露未晞,湿热暂退。</p>
此时菜田里已有活动的身影。</p>
陈家志打开门,没看到李秀的身影,狗也没在家,他将包放好后就去了菜田。</p>
果然在昨晚起苗的地里看到了李秀,夜晚劳作,难免活干得糙,李秀一大早就来查漏补缺。</p>
两只狗都卧在畦面一头睡觉,察觉到动静,也只是眯了一眼,就继续睡。</p>
“狗都没睡醒~”</p>
听到声音,李秀回头,没有丝毫被抓的觉悟,“我和二姐一起出来的,不会有事~”</p>
陈家志双手叉腰,气得无可奈何,前世他是怎么度过这段时间的?</p>
真就没心没肺啊。</p>
“你先回去吧,我去挖会儿地~”</p>
“再等会儿,我把这两厢~”</p>
“家里门好像没锁,加上今天卖的钱,估计也有快四千块了。”</p>
“……”</p>
不说一溜烟,但至少李秀回去了,只是心不甘情不愿。</p>
陈家志感慨,还得是没心没肺才行。</p>
像他现在这样,想让李秀少干点活,都得勾心斗角,搞得他好像做错事了一样。</p>
放以后的年轻女子身上,哪敢想啊。</p>
不到一个月就生了,还在地里干农活~说出去可能别人都不会信。</p>
…</p>
与此同时,</p>
在香江的一个小码头上,一辆小船停靠,趁着夜色,几个汉子开始搬运。</p>
“阿彪,怎么来晚了半个小时?”</p>
“多跑两天,等熟了就好了,阳仔,看了货没,怎么样?”</p>
“成色不错,很新鲜,人也已经来了,就等着你了。”</p>
其实也就是几百斤蔬菜,除了两百多斤菜心,还搭配了些其它蔬菜。</p>
这事需要的人手不多,却能提供不错的收入。</p>
1993年的香江,人均GDP就超过了2万美元。</p>
月收入中位数也有8000~10000港元。</p>
帮派基层四九仔里收入高的一个月也就8000元,混的差的也能有3000多元。</p>
而两地一斤菜心差价7~8元。</p>
一天就算弄200多斤菜,也有近2000元利润,一个月6万。</p>
如果弄500斤,一天就是三四千元,一个月差不多10万元。</p>
这也是四九仔们最后的疯狂。</p>
几个人有说有笑的,将菜分发给了分区域跑的流动菜贩。</p>
在黎明时分,就开始了走街串巷的销售,一切都很顺利。</p>
…</p>
朝阳,晨露,微风;</p>
锄头,土狗,农夫;</p>
一顶草帽,一壶茶水。</p>
是不是看上去很美?</p>
是很多人向往的日子。</p>
然而,向往的田园生活,终究只能停留在幻想中,真要进来了,就是小猪扛锄头,吭哧吭哧走。</p>
早上还不到十点,陈家志就湿透了衣服。</p>
回首一看,他一个人也不过翻了两三分地,加上敖德海和黄娟才干完了一亩地。</p>
俗话说没有撬不动的墙角,只有不争气的锄头。</p>
陈家志现在就感觉锄头有点不争气。</p>
后世有句调侃的话,我在地里锄头都抡冒烟了,你发消息问我在哪里发财?</p>
他现在有点这种感觉,锄头快抡冒烟了。</p>
“德海,我计划过段时间买台微耕机,干活轻松些,你觉得怎么样?”</p>
到了早上下班时间,陈家志和敖德海都在旁边水沟里洗手。</p>
敖德海迟疑了下:“微耕机?是用来干什么的?”</p>
呃……</p>
说实在的,现在用微耕机的很少,请几个农民工的成本,可比养一台旋耕机省钱。</p>
唯一优势就是轻松~</p>
“微耕机就是适合菜场耕地的小型机械,耕了后,只需用锄头勾一下畦面就行了。”</p>
“要多少钱一台啊?”</p>
“可能至少得七八千。”</p>
</p>
</p>
</p>
</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