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永国现状
夜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永国现状,细缝父女by孔羌笔趣阁,夜深,御书屋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永国现状
“请问这位大人姓名,在永国担任何职?”</p>
“本官黄安,是永王府的长史,请问您是……?”黄安客气回答道,同时反问。</p>
“在下孙镐,是这次随船而去新京上任的官员,初至此地。”</p>
“原来是孙大人。”黄安笑着点头,不过心中也有些纳闷,他没听说过最近朝廷那边有派官员来新大陆任职啊!永国和宋国都是大明的封国,按理说朝廷往宋国派遣官员,那么永国这边也应该有官员派遣才对,可作为长史的黄安却未接到这个消息,难不成是因为宋王的缘故朝廷特意安排的?</p>
如果是这样的话倒也正常,毕竟宋王可不是他们永王能比,宋王可是当今天子的嫡子,再加上这两年来宋国那边发展的比永国好上许多,先不说发现了金矿,就连人口也比永国多了好几倍,在这情况下宋王请求朝廷增派官员倒也说得过去。</p>
相互道了姓名,两人交谈了起来。孙镐对黄安说,自己刚刚随船抵达新大陆,对新大陆的情况不甚了解,所以有些问题想对黄安请教一番。</p>
黄安虽是永王府的长史,却没什么架子,而且他这个人比较实在。之前黄安仅仅只是朝廷的一个小官,因为他为人又老实,在官场混的不怎么如意。后来皇帝决定对外封,在为永王挑选属官的时候也不知怎么回事居然有人把他给报了上去。</p>
黄安在官场没什么背景后台,官职又低,再加上又没钱走门路,他这样的老实人自然就成了随便打发给永王的官员之一,最终由他担任了永王府的长史。要说这个官职对之前的黄安来说是升官了,可如此一来却要远赴海外任职,黄安得知消息后也是无奈,只能硬着头皮带家人跟随永王来到了新大陆。</p>
时间久了,他也渐渐接受了自己现在的身份,虽然作为永王府长史的他对永王和宋王不同的待遇心中略有不满,但他却也清楚这不是自己能决定的,而且当初舰队刚刚抵达新大陆的时候,先选中了新永州为基地,并且郑鸿逵询问过永王和宋王是否要以此为封国。</p>
不过那时候宋王表示还想向南看看,而永王考虑后就决定留下来。毕竟永王比不上宋王,作为太上皇的皇子,永王的身份地位略有尴尬,如果推辞了此地,担心事后会带来麻烦,再加上新永州虽位于北方,气候类似于辽东,可这里真要论起来也算不错。</p>
不仅有优良的港口,还有茂密的森林、山脉和湖泊河流,土地也相当肥沃,当地土著也不多,在这里建立封国安全性能够得到保障,再加上自然资源不缺,足以满足需求。</p>
就这样,永王选择了这作为封国,从而建立了现在的新永州。一开始永国和宋国的区别不大,但谁能想到南方的宋王地盘上后来会发现金矿存在呢?而这个金矿的发现彻底改变了两国的现状,由于金矿发现的缘故使得宋国在很短时间内就获得了巨大利益,也是因为这个缘故,使得从大明而来的移民大多都会选择南下宋国而不是留在永国,哪怕永王府为了招揽移民开出了比宋国更优厚的条件,但依旧没能留住多少人。</p>
“如今永国有多少人?”孙镐问道。</p>
黄安苦笑摇头:“加上这一次的移民也就三千人不到,这么点人实在是不够啊!永国的地盘不小,能开荒的地更多,可这些人加起来又能种多少地呢?此外也不可能全部都去种地吧?王府还有护卫和官吏呢,再加上城中的手工业者,这人口上的缺口实在是太大了。”</p>
孙镐微微点头,黄安这话倒是没错,以永国的体量别说三千人了,就算三万甚至十万也不算多。这么好的一块地盘,这么点人实在是太少了。看来宋国那边金矿给人的吸引力实在是太大了,就因为多了一个金矿,就把大部分移民全吸引了过去,怪不得黄安刚才在接受移民的时候脸色如此难看呢。</p>
为了避免黄安多想,孙镐没继续在这个话题上多说什么,转而问起了目前永国的具体情况。对此黄安也没遮掩,反正永国的情况大家都知道,何况这里还有大明远洋海军的驻扎呢,许多事早就汇报到朝廷那边去了。</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