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科举尚且舞弊成风
自然之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章 科举尚且舞弊成风,大庆:皇子的截胡人生,自然之美,御书屋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傍晚时分,李宏成前来商议相关事宜,李承渊将部分事务交给他负责。
身为文人圈里的活跃分子之一,李宏成拥有广泛的文人交际网。
在他的助力下,礼郡王府即将举办诗词盛会的消息迅速在城内广为人知,并在次日登上《东宫邸报》,整个京都为之轰动。
转天清晨,范府之中一片祥和。
用完早餐后,范若若突然问道:“父亲,明晚三皇子将在王府设下诗会,不知女儿是否该去?”对面范思辙听罢疑惑地问:“听说这诗会是有资格限制的?你为何显得如此自信?”
范若若骄傲地说:“哼,我是京城闻名遐迩的才女,何必经过什么资格审核。”范思辙闻言闭嘴,心中承认她确实有这样的底气。
柳如玉欲言又止,作为妾室的她在这个问题上的发言并不具多少权重,尤其对于家中嫡长女——正室所生的女儿范若若而言。
范建听到此事时心中默叹一声:身为户部侍郎,他深知这样的活动背后的深远意义,之前也曾找过陈萍萍试图劝退李承渊,可并未得到支持。
此刻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局面逐渐失控,继续密切留意着李承渊接下来的动作。
李承渊和范闲同为叶轻眉的儿子,尽管前者目前是皇子身份,父子关系疏远,但在范建心中始终有一席之地。
他一直牵挂李承渊,希望范闲与李承渊兄弟二人平安度过一生,不必面临险境。
如今见李承渊已陷入困局,虽无力回天,但他决心尽量修复与其的关系,并给予更多帮助。
若李承渊最终能取得成功,范建也愿意全家出动相助。
深思熟虑后,范建对女儿范若若说:“若若,若你想去就去吧,到了那里多和三皇子聊聊,你们年轻人能互相理解也是好事。”
范若若颇为惊讶:“爹,你不是说过不要让我和皇族走得太近?为何这次改变了主意?”
“情况不同,你就照着我说的做就是了。”
“明白了,我遵命。”范若若不再追问,其实她心中对这位兄长也充满好奇,何况范闲也在信中提及希望了解三皇子的情况。
因此不论父亲是否许可,她都会悄悄参加诗会,现在既然有了正式许可,她更没了顾虑。
在一旁的弟弟范思辙忍不住插嘴:“姐,带我去吧,我也想参加!”
范若若不耐烦道:“你会写诗吗?”
范思辙理直气壮:“非得会写诗才能去?难道会算术不行?”
面对这一家子的各种反应,大家纷纷露出无奈的表情……
不仅是范家,全城都在热议即将到来的郡王府诗会,因为庆国文坛早已久旱逢甘霖。
民众们期待有一位文学大家能够出现,更何况是来自皇家的诗人。
这次诗会上表现出色者不仅有丰厚奖金,还有可能获得三皇子当场赋诗相赠的机会。
这吸引了不少文人和闺秀竞相参与,最终为了控制人数,诗会主办方决定以作品筛选参与资格。
这几天清晨吃过早饭后,李承渊、青鸟及桑文便投入筛选小说与故事的工作中。
她们抄写过《西游记》,故有些鉴赏能力。
三天的筛选工作中,虽然庆国文坛相对薄弱,但讲故事的人并不少。
很多人为了增加入选几率,同时提交了诗词、散文与小说等多种创作,使得工作量并不轻松。
在书斋中,李承渊和两位女子一同坐在宽大的桌前忙碌着,青鸟递来一卷稿件,“殿下,请看这个!”经过阅读后,李承渊认为这篇故事水平不错,虽然还未达至最佳状态,但也算是上乘之作。
然而看见作者姓名时,他的眉头不自觉地紧锁起来——贺宗纬?
这个名字让李承渊瞬间想起了往事,心中的印象尤为深刻。
可以说,这个人为达目的简直无所不用其极,为了入仕甚至愿意思考拜范闲为义父。
不过范闲并未答应这荒唐的请求。
结果可想而知,此后他在故事中时常给范闲找麻烦。
此人耍手段的功夫堪称一绝!
他就像一只失控的疯狗,行事令人反感。
李承渊对此人不屑一顾,原本打算将他的名字划掉。
然而转念一想,决定留下贺宗纬的名字。
毕竟,手中掌控一条疯狗未必是坏事。
与其将来让它跑到别人手上添乱,不如自己先掌控它,再利用它去扰乱他人。
身为皇子的李承渊,根本不怕贺宗纬的反咬一口。
一番考虑之后,李承渊便把贺宗纬的名字留了下来。
处理完贺宗纬的材料,他继续翻阅下一份文卷。
但接下来的文字却让李承渊大为惊喜。
这篇文章的故事和文字功底,简直妙不可言!出于好奇,他看了一眼落款,结果再次愣住了:竟然是杨万里!
对于李承渊来说,这个名字再熟悉不过。
剧里那两句“若这世间不公我还能忍,难道圣贤书就真成了废纸一堆?”、“总有人会撞个头破血流,如果金榜题名,那血是不是溅得更高些!”深深印在了他的心里。
戏中的杨万里是一个清廉正直且天真的士子,也是位忠诚无私的大臣,更是个值得信任的良才。
李承渊对杨万里颇为欣赏。
不过按剧情的发展,他不是该等范闲上京第二年的春闱时才出现吗?怎么现在已身处京都了?
虽然时机不太重要,但在京都出现的人才不可错过。
李承渊随即喊了一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