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釜底抽薪
高煎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11章 釜底抽薪,开国皇帝:从望气术开始,高煎果,御书屋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方才,正是他问起莫贺咄设下落。”
王宗仁面露喜色:“这等大才近在眼前,我却视而不见,实在不该。”
他看向许晋,郑重道:“你有何妙计,大可说来。”
“若能击退高楷,我必向大王请功,加官进爵不在话下。”
许晋心中无奈,他本想一言不发明哲保身,却不料,终究卷入其中。
“草民才疏学浅,不过老生常谈罢了。”
“秦国公必将攻打岐州,此为毋庸置疑之事。”
“然而,他孤军深入,粮草辎重从岐山道运来,颇为艰难,无法迁延日月,必定想要速战速决。”
“既如此,大将军不妨兵分两路,一路沿渭水溯流而上,至秦州上邽,切断他的粮道。”
“一路出陈仓道,至凤州,再反攻南郑。”
“此为釜底抽薪之计,或可引秦国公撤兵。”
“好一个釜底抽薪!”王宗仁大笑一声,“断粮道,攻驻地,若能成功,高楷必然回返,岐州之危迎刃而解。”
众人听闻,亦然赞叹。
陆纪览与有荣焉:“大将军,许晋身怀大才,何不封一官职,收为己用?”
许晋看他一眼,不由暗叹交友不慎,本想脱身离去,却又卷入旋涡之中。
王宗仁自无不可:“传令,授许晋为记室参军一职,于我帐下听用。”
“谢大将军!”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许晋只得领受。
不然,他恐怕难以走出这县衙。
陆纪览补充道:“大将军,高楷诡计多端,麾下更有奉宸司这等鹰犬,不得不防。”
“不如让一路士卒假装渔民,沿渭水溯流,另一路扮作商贾,走陈仓道,避免暴露行踪。”
王宗仁从言听计从:“就依此言行事。”
计议一定,众人陆续散去。许晋追上陆纪览,抱怨道:“陆兄知晓我之来意,何必出言举荐,叫我不得自由?”
陆纪览不认同道:“贤弟之才,百倍于我,怎能继续颠沛流离,蹉跎岁月,致使明珠蒙尘?”
许晋苦笑一声:“正因数十载颠沛流离,不得明主,我才越发慎重,再不愿随意投靠一人,重蹈覆辙。”
陆纪览郑重道:“齐王素有大志,知人善任,虽然一时困顿,必有乘风而起之时。”
“以贤弟之才,此时投靠,正是雪中送炭,待来日,还愁没有封侯拜相,名满天下之时么?”
“齐王虽有大志,然而长于治政,短于用兵。”许晋摇头道,“依我看来,不过是守成之主。”
陆纪览眉头一皱:“贤弟此言差矣。”
“昔年,汉高祖亦不擅长用兵,却击败楚霸王,一统天下。”
“齐王坐拥京畿道,麾下文士如云,武将如雨,齐心协力,必能开创大业。”
许晋不以为然:“陆兄此言,有失偏颇。”
“汉高祖识人善任,得三杰辅佐,方才开创汉朝四百年基业。”
“然而,齐王端坐长安,于朝堂争权夺利,麾下大多见异思迁,心向大周之人,并非齐心协力。”
“何况,京畿道外有群敌环伺,不说赵王刘竞成、夏王窦至德等天下枭雄,便是秦国公,亦是一等一的英主。”
“如此内外交困,难以打破,遑论进取天下。”
陆纪览怫然不悦:“贤弟如此推崇高楷,何不前去投靠,反而贵脚踏贱地?”
许晋自觉失言,连忙转移话题:“陆兄家学渊源,才高八斗,为何一心一意辅佐齐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