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9章 巫玉
一行白鹭飞上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09章 巫玉,头号鉴宝师,老板娘绝色倾城,一行白鹭飞上天,御书屋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李维声音都有点颤抖了。
“你这不会是一千万人民币吧?”
方茹等女能听懂中文,她们目瞪口呆。
一千万在这个国家不是特别绝大的数目,但人家的单位是人民币,换成他们国家的货币,那可就是二三十亿了呀!
她们一辈子都没见过那么多钱。
不敢想象,才三百万入手的杯子,转眼间就变成了二三十亿。
抢银行也不敢这样抢吧?
不能怪她们大惊小怪,没见过世面。
沈世杰呵呵一笑:“至少。”
这些人根本不知道犀角杯在中国的含金量有多高。
其实,如果只是普通的犀角杯,也不值那么多。一百几十万的犀角杯不在少数,千万级别的属于精品,顶尖的甚至好几千万。
只能说,这些人还是没见过好东西。
楚哥入手的这件犀角杯,就属于精品,应该是明代的物件。其杯口敞阔,形如椭圆之月,器身暗红如古铜,色泽与质地交织出浑朴大气之美。
犀角杯之所以值钱,一方面是本身的材质稀有,另一方面是艺术成分高,最后则是存世量少。
在国内,清明时期的犀角杯不足万件。
有人可能会说,不足万件,那是不是还有几千件?也不少了呀!
然而,在巨大的市场面前,万件真的太少、太少了。
还有人可能不解,明清两代东南亚藩属国进贡犀角持续了五百年,民间贸易更是络绎不绝,为何如今存世量不足万件?
原因也让人惋惜,甚至痛惜。
上世纪那段特殊的历史,无数承载着匠人心血的老犀角杯遭遇灭顶之灾。国营文物店的库房里,成箱的犀角雕被拉往药材厂,在粉碎机里化作一捧药粉。
当时的人们认为,这些不能果腹的\"封建糟粕\"远不如入药实在。
根据一些老专家回忆,仅京城一地,便有上千件宫廷犀角器被毁,其中不乏明宣德、清乾隆御制的稀世珍宝。
其实,尽管销毁了很多,但民间还是存在一定数量。比如上世纪90年代初的时候,一件十几厘米高的明清犀角杯,价值才一万元出头。
真正让犀角杯身价暴涨的时候,是从1994年开始,国内全面禁止犀角贸易。
禁令如同导火索,现代犀角不让买卖了,这瞬间引爆了幸存老犀角杯的价值。
李维倒吸凉气。
“好家伙!楚哥又赚大发了。看来,以后看到这种杯子,不能放过了。”李维忍不住说道。
楚健笑道:“价格不贵的话,是不要放过。但价格太高,就不要赌,容易倾家荡产。犀角杯的坑也很多,水很深。”
沈世杰附和:“是呀!你把握不住的,假货泛滥,人家用非洲犀角骗你还好,就怕卖给你树脂做的,你分得清吗?”
亚洲犀与非洲犀存在本质差异:前者独角的长度不超过30厘米,质地温润如和田玉。后者双角最长可达90厘米,质地脆硬如琉璃。
还有用牛角冒充的,真品纵切面可见细如发丝的\"竹丝纹\",横断面有针尖状的\"鱼子纹\"。若纹路粗大如鸡皮疙瘩,必是牛角仿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