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墙的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31章 真相显露(三),重生杨过之神雕新章,爬墙的牛,御书屋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城门口,王应麟一身绯色官服,神色焦虑地来回踱步,身旁的一众官员亦是面色凝重。

远方,滚滚飞尘如乌云般腾起,一支气势汹汹的队伍正朝着城门逼近。

待队伍走近,王应麟倒吸一口凉气,只见为首的公孙止骑着一匹高头大马,神色倨傲。

在他身后奔腾而来的,是两千身披重甲,手持利刃的怯薛军。

此刻,万马奔腾,马蹄声仿若滚滚雷鸣,震得大地都微微颤抖。

“使节!” 王应麟强打起精神,赶忙迎上前去,强挤出一丝笑容,“陛下有旨,蒙古使团护卫不得超过五百人,其余人马须驻扎在淮河以北,使节此番又是何意……

公孙止冷冷地斜睨了王应麟一眼,嘴角勾起一抹嘲讽的弧度,“王大人,我蒙古国大汗,为保本使节周全,特命两千怯薛军随行护卫。”

“如今宋国境内局势扑朔迷离,本使向来胆小,实在信不过南朝人士。”

公孙止神色傲慢,鼻孔微微上扬,冷哼一声后继续说道:“使团安危重于泰山,怯薛军铁骑奉命相随,还望王大人莫要阻拦。”

言罢,公孙止大手用力一挥,示意队伍继续前进。

王应麟心中叫苦不迭,满心无奈。

可面对气势汹汹的怯薛军,他又不敢强行阻拦,只能任由他们踏入赵宋国境。

谁料,此后一路上,公孙止刻意放缓了使团的行进速度,严令队伍每日行军五十里后,便就地安营扎寨。

沿途官府库存本就有限,如今要为这近万人马的使团提供给养,实在捉襟见肘,无奈之下,只得向百姓摊派。

而那怯薛军更是肆意妄为,但凡见到稍有姿色的美貌女子,便上前调戏,或是拖打一旁玩乐,百姓若稍有反抗,便会被长刀相向。

每到集镇,怯薛军士卒见着中意的商品物件,二话不说便动手抢掠。

后方城镇听闻此讯,百姓们惊恐万分,街道两旁的店铺关门闭户,躲避这即将到来的灾祸。

为保持行军队形,官道两旁农田里的庄稼,惨遭铁骑肆意踩踏,百姓望着被毁稼,欲哭无泪。

“使节大人,使团护卫如此行径,实在有违两国邦交之礼,还望使节能约束一下部下!”

王应麟看着一路烧杀抢掠的怯薛军,赶忙拍马追上公孙止,焦急地劝说着。

公孙止却仿若未闻,只是从鼻腔里轻蔑地哼了一声,“王大人,怯薛军乃是大汗近卫。此行乃是奉大汗之令随行护卫,本使节可无权调遣。”

说到此处,公孙止脸上浮现出一抹冷笑,“倒是王大人,不知你南朝打算如何就我国使节被杀一事,给本使节一个交代?”

王应麟听着这话,心中暗叫糟糕。

他心里清楚,蒙古使团此番来者不善,就眼下这态度来看,只怕接下来提出的条件必定严苛到令人难以接受。

想到这儿,王应麟也顾不上再与公孙止纠缠,当即命人八百里加急将眼下的情形报予临安。

两日后,消息传回临安。

一时间,街头巷尾都弥漫着一股紧张压抑的气息,百姓交头接耳间,谈论的皆是关于蒙古使团即将到来的消息。

赵昀得知此事后,反复思量,为了两国和平大局,最终默认了王应麟的先斩后奏之举。

与此同时,皇城司衙门内,气氛凝重。

张弘范与公孙清正对着被救下的薛三,展开审讯。

“薛三,你且如实招来,散布谣言一事,究竟是谁指使你的?” 张弘范目光如电,紧紧盯着薛三。

薛三方才虎口逃生,如今却又落入皇城司手中。

待他稍微缓过神来,弄清当下自身处境,顿时吓得浑身颤抖,眼中满是恐惧。

“扑通” 一声,薛三 “五体投地” 般扑倒在地,磕头如捣蒜,“大人饶命,大人饶命啊!”

“都是...... 都是我家老爷薛极指使。是薛极让我去散布明教勾结蒙古的谣言,还让我找人教那些孩子们传唱… ”

公孙清与张弘范对视一眼,眼中皆是震惊与凝重。

“那刺杀蒙古使节一事,你可知道是何人所为?” 公孙清追问道。

薛三连连摇头,“大人,这事儿我真不知情啊!我家老爷只是吩咐我散布谣言。”

对照王二的供词,此前薛三险些被灭口,此时薛三的招供不似作伪。

张弘范眉头紧拧,来回踱步,“看来这薛极与此事必定是脱不开关系,可这薛极是史弥远一党,莫非背后还有其他阴谋?”

“如今禁军士兵被杀灭口,线索断了不少,此事若禀明圣上,朝堂之上怕是又要掀起一场轩然大波。”

公孙清沉思片刻,“张大人,当务之急,得尽快将这些证据整理清楚,呈交给陛下,以免夜长梦多。”

“而且,以薛极与史弥远的关系,说不定就是史弥远在背后谋划。”

张弘范苦笑着摇头,“公孙右使有所不知啊!史相国有拥立从龙之功!在陛下心中的分量,”

说到此处,张弘范无奈地叹了口气,“那是不可估量啊!仅凭薛极散布谣言一事......”

两人正商议间,一名皇城司密探匆匆来报,“大人,蒙古使团已至临安,蒙古使节不遵号令,欲带两千怯薛军强行入城。”

“禁军不允对方入城,王应麟尚书阻拦无果,此时双方正在城门处对峙。”

“蒙古使团好大的胆子!” 张弘范怒目圆睁,“这分明是不把我大宋朝廷放在眼里!”

“公孙右使,本官即刻进宫面圣,将这一切如实禀报陛下!”

是夜,吴潜的府邸一片寂静,唯有书房内灯火通明。

吴潜神色凝重,眉头紧锁,在书房内来回踱步。

近日来,朝堂上关于明教与蒙古使节之事闹得沸沸扬扬,这让他心中隐隐不安,可又找不出不安的根源所在。

“老爷,外面有一位自称是蒙古国使者的人求见。” 管家匆匆走进来禀报道。

吴潜微微一怔,心中疑惑,“蒙古使节?他来见我作甚?请他进来吧。”

不多时,公孙止在管家的带领下走进书房。

他昂首阔步,环顾四周,嘴角挂着一抹似有若无的诡异笑意,“吴相国,久仰大名啊。”

吴潜不动声色地打量着公孙止,拱手道:“使节深夜到访,不知所为何事?”

公孙止也不客气,大剌剌地径直坐下,随意端起桌上的茶杯,轻抿一口,“吴相,本使此次前来,是想与吴相做一笔交易。”

“交易?” 吴潜眉头一皱,心中念头急转,脸上却依旧波澜不惊:“不知使节大人所言何事?”

公孙止放下茶杯,目光变得阴冷,“不知吴相如何看待魔教?”

“魔教?” 吴潜口中喃喃,心中却在思忖,蒙古使节莫非是为了明教而来?

“本使节听说如今明教势力日益壮大,在朝堂上也有诸多支持。”

公孙止直视吴潜,目光仿佛能洞悉他的内心,继续开口:“魔教在我蒙古国治下,兴风作浪,大汗对明教也甚是不满。”

吴潜心中一动,却依旧不动声色地问道:“那公孙大人的意思是?”

“日前魔教在襄阳袭杀我国使节,严重影响蒙古国与南朝的关系。”

公孙止向前倾了倾身子,压低声音,“只要吴相在朝堂上继续施压,要求朝廷严惩明教,我蒙古国愿意在岁币一事上给予吴相一定的妥协。”

吴潜心中已然明了,蒙古国使节此行多半是为了针对明教而来,“哦!不知贵国此次在岁币一事上有何要求?”

“大汗本意是岁币增加五成。” 说到此处,公孙止面露笑意,那笑容却不达眼底,欲言又止,“不过若是南朝能出力将魔教铲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武侠修真小说相关阅读More+

开局人在半岛整爆,国家替我兜底

小小肖肖

从雾隐开始的大筒木之路

北极熊丶

抗日:从战术穿插到火力覆盖

时空旅行者的蓝白情怀

四合院:何雨柱的年代生活

陈歌的锤子

能力是变身镜流,但压制不住魔阴

飘渺无声

四合院:一人纵横

姒洛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