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墙的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33章 月下棋局,重生杨过之神雕新章,爬墙的牛,御书屋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史弥远将手中黑子缓缓放回棋罐,抬眸望向棋盘,此时棋局已至中盘,白子隐隐呈现合围之势,局势看似对白方有利。
“木教主,”史弥远抬手,示意对面的蒲团,声音温和又透着几分悠然,“木教主,既然至此,何不与老夫手谈一局,共品这月下对弈之趣?”
杨过唇角微微上扬,绽出一抹淡笑,身形一晃,瞬间来至桌前。
他并未即刻落座,而是负手而立,目光直刺史弥远,言辞间带着几分调侃:“太师辞官归隐,这地方倒是选得绝妙。”
“这西湖别院,相较于相府,更是多了几分清幽静谧,太师可真是会享受啊!”
“人一旦上了年纪,自然就贪恋这份清净了。”史弥远仿若未觉杨过目光中的犀利,自顾自地提起茶壶,为自己斟了杯茶。
琥珀色的茶汤在如水的月光下轻轻晃动,泛着温润微光,茶香瞬间在空气中弥漫开来,“木教主不妨品鉴一番这明前龙井,今年新采制的,滋味正佳。”
就在这茶香氤氲、气氛平和之际,杨过却单刀直入,“冷千秋背后的大人,可是太师?”
刹那间,庭院之中陷入一片死寂,虫鸣声悄然隐匿。
史弥远神色未变,悠然端起茶杯,轻啜一口,眼角的皱纹舒展,像是在回味茶香,又似在斟酌言辞:“教主此言差矣。江湖事,江湖了。”
“老朽如今不过是一介闲散之人,远离朝堂纷争与江湖恩怨,哪来什么‘大人’之说。”
杨过闻言,冷哼一声,那声音中裹挟着浓浓的不屑,“史太师,冷千秋行事诡异狠辣,其豢养的蛊虫以活人喂养,手段残忍。”
“他这般行径,若背后没有高官庇佑,身负千百条人命,又怎能安然无恙?”
“而史相国,往昔权倾朝野,手段通天,若说此事与你毫无干系,实在是难以取信于人。”
史弥远轻轻放下手中棋子,身体微微向后靠去,倚在椅背上,神色坦然,“木教主,老夫如今已归隐山林。”
“朝堂之事、江湖纷争,皆已与老夫无关。”
“木教主这番言辞,并无丝毫根据,只是无端揣测罢了!”
杨过目光如炬,紧紧地盯着史弥远的脸庞,试图从他的表情和眼神中捕捉到破绽:“是吗?可据我所知,薛极、梁成大等人,皆是太师的心腹臂膀。”
“而他们与此次阴谋,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史太师,当真能做到置身事外,与这些事情毫无瓜葛?”
“还是说,指使冷千秋毒杀王应麟一事,太师亦是全不知晓?”
史弥远微微皱眉,脸上露出无奈的神情,轻叹一声:“木教主,朝堂波谲云诡,人心难测。”
“老夫虽曾位居高位,但也无法掌控所有人的行为。”
“薛极、梁成大他们做出这般蠢事,老夫亦是痛心疾首。”
杨过心中冷笑,知晓史弥远老谋深算,定是不会轻易承认与这些事有关。
但杨过又怎会轻易放弃,当即话锋一转,继续发问:“那史太师,对于此番蒙古使节前来是何看法?”
史弥远目光悠悠地望向如水的月光,眼神深邃,脸上神色有些复杂,“蒙古国向来野心勃勃,觊觎我朝大好河山已久。”
“此番派遣使者前来,表面上是为使节遇刺一事讨要说法,要求我大宋给个交代。”
“但实则是想借机施压,谋取更多的利益,进一步削弱我大宋国力。”
“哦?”杨过追问道,眼中满是专注,“依史太师之见,他们可能会提出哪些条件?”
史弥远收回目光,重新落定在棋盘之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有节奏的声响。
半晌后,才缓缓开口:“以老夫对蒙古人的了解,其一,必然会要求大幅增加岁币数额。想要借机汲取我大宋的财富,削弱我朝根基。”
“其二,必定会要求朝廷交出凶手,而这所谓的凶手,大概率会指向明教。如此一来,便能削弱我大宋民间的抗蒙力量,为日后他们南侵扫除障碍。”
“其三,极有可能会对我大宋边境的战略要地提出要求,进一步扩大他们的领土范围,拓展势力。”
说到此处,史弥远忽然抬眼,目光锐利如剑,直直地看向杨过:“但木教主需要明白,蒙古国想要得到的远不只是岁币。”
史弥远说罢,在棋盘西北角落下一子,那动作仿若带着千钧之力:“他们真正想要的,是南朝俯首称臣,是将我大宋江山纳入囊中。”
杨过凝视棋盘,赫然发现史弥远的黑子已在不知不觉中,隐隐对白棋形成合围之势。
他不动声色地拈起一枚白子,看似随意地开口发问:“太师似乎对蒙古国的打算甚是清楚?”
“老了,老了,眼睛反倒看得更加透彻了。”
史弥远长叹一声,眼中满是沧桑,“朝廷诸公只当此次风波平息,便能高枕无忧,却不知暴风雨来临之前,往往最为平静。”
夜风轻轻拂过竹林,竹叶沙沙作响。
杨过突然拔剑,玄铁重剑在月光下划出一道乌光,剑尖距史弥远咽喉仅三寸之遥。
然而,史弥远却连眉毛都未曾动一下,依旧神色专注地盯着棋盘,仿佛眼前的玄铁重剑,与他毫无关系。
“太师不怕我这一剑?”
“木教主若想取我性命,方才在檐上时,便可出手。”史弥远神色平静,不慌不忙地伸手推开剑锋。
“况且,老朽还有一言,想告知木教主。”
杨过闻言,收回重剑,目光炯炯:“愿闻其详。”
史弥远压低声音,“江湖势力,终究是朝廷的心腹大患。”
说话间,他又推过一杯新沏的茶,“教主是聪明人,应当早做打算。”
茶烟袅袅升腾,在月光下如梦如幻。
杨过抬眸,看到史弥远眼中闪烁的光芒,那不是将死之人的惶恐,而是猎手布下陷阱后的从容。
刹那间,杨过心中恍然,今夜这场对话,史弥远怕是早有预料。
杨过微微点头,史弥远的推测,与他心中所想大致契合。
但他仍想听听史弥远对这件事情更深层次的见解:“如今真相已然明晰,乃是有人蓄意陷害明教,挑起朝廷与蒙古的纷争。”
“不知史太师对此有何看法?明教又该如何应对眼前的局面?”
史弥远苦笑着摇头,脸上满是感慨之色:“木教主,朝堂之上,利益纠葛盘根错节,错综复杂。”
“即便是真相大白于天下,仍会有人为了自身利益,不择手段颠倒黑白。”
“明教势力日益壮大,本就已引起一些人的忌惮与不满。”
“此次之事,不过是一个导火索,是有人想要借此打压明教的手段罢了。”
杨过目光一凛,眼中闪过一丝坚定:“史太师,要怎样做,才能改变朝堂对明教的看法呢?”
史弥远闻言,连连摆手,神色间透着几分无奈:“木教主,老夫已辞官归隐,如今朝堂之事,自有陛下与诸位大臣定夺。”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老夫实在不便插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