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3章 礼物赠予你,三国:智诱刘皇叔,军师乃神人,伟栋,御书屋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月英,我说过这是我的礼物赠予你。

答应我接受这份礼物吧。”

黄月英便不再推脱,重重地点点头。

接下来,他们挑选了几卷上好的月英纸,并叮咛几句注意事项后,二人返回襄阳。

翌日清晨,孔融颁旨的队伍终于抵达了襄阳。

刘仁代表刘备受旨,获知刘备提前出击的消息后,孔融忍不住赞美。

“当年北海被围困之时,玄德倾尽全力来援救我们。”

“今逢外夷之患,又展现玄德的侠义之心,如此德才兼具的大臣,实乃朝廷栋梁。”

孔融感叹之余,满是向往不能亲往前线的遗憾。

看着他的心情,张明心中暗想:孔融如历史上所说一般拥护王室,与其在与曹老板冲突后惨遭不孝的罪名,倒不如长期在荆州效力刘备。

恭敬行礼后,他安慰地说:

“众所周知,文举公忠贞不渝。

正如那句话所述,‘满河山汉室旗帜,不让胡骑回马空。

“愿以此身报效国家,不求入关。

您的丰功伟绩不可忽视,您六载治学于北海,使得四万多人免于黄巾之苦,无人能及。”

“因此,在平定边患之后,教导开化外族的重任非文举公莫属。”

孔融的目光移至刘仁身边,发现了一个英俊的年轻人,让他的视线亮起。

年轻人的话语以及他未曾听说的诗篇,不仅如同春风拂面,更激荡内心。

“你是南阳张知汉吗?”

张明再次欠身答道:“没错,正是在下。

不知文举公可曾听说过我的名字?”

“哈哈!何止是听说,简直就是名声大噪!坦白讲,我千里迢迢来荆州,甚至应曹操调任为南郡太守,就是为了亲自见您一面。

刚刚见面就有惊喜,真是让人意想不到。”

“您吟诵的‘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极为动人,可惜未有纸笔。

我们速去驿站,我要将这首诗刻在我的心头!”

看着孔融抓耳挠腮的神态,他的确是个充满情感之人,无愧这个赞誉。

孔融的话语也让张明亮堂心扉一振,他没想到对手居然已经调任南郡太守,而且此行的目标,竟是与他见面。

看起来,《 法规》和那三首诗赋在许都的影响比探子上报的内容深远得多。

而这一切,都展现了文化的非凡魅力。

此刻,张明心里安定,微微一笑,顺手送上一支月亮纸笔。

孔融看到眼前的雪白光洁的纸张,双眼闪烁着兴奋,轻抚纸张,低声赞叹。

“这……这竟然是……纸?”

“比起左伯纸来,它更柔软,更洁白,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纸呢?”

这番似乎是互相矛盾的赞美,实际透露出孔融深深的震撼。

“文举大人,这种纸是由在下改进了左伯纸法得来,名为‘月亮纸’。

不久,它将流传整个天下。”

“此处不是详谈之地,还请文举大人到舍下来坐坐吧,我也有些事情要向您请教。”

张明的话语让孔融身子震动,这句话无疑透露了一个重要的信息:这种纸可以大量生产。

对此等文人士大夫而言,这意味着怎样的变革,再清楚不过。

刹那间,他对曹操委他南郡太守之职产生了深深的感激。

关于张明说的请教,他也满心好奇,没有犹豫,立刻带上了邴原,与张明走向后者寓所。

在路上,张明询问紧跟在孔融身后的那位文士:“文举大人,这位先生是?”

孔融猛然敲了一下额头,随后笑道:“你看我这记性,险些忘了一件大事。”

“这位是北海的邴原,字根矩。

他目前在司空府担任东阁祭酒,如果你提及邴祭酒,便是指他了。”

邴原则像对待长辈般尊重张明,内心虽然暗暗发笑但没有戳穿这个小细节。”张知汉才华横溢,这次我是想与他多加切磋。”

提到邴原的名字,张明内心振奋不已,对于‘建安一龙’的美名,他自然熟知。

表面上却不显露情绪,态度适中地行了一礼。

“能得到邴祭酒亲自指教,实不敢当,倒是我要向您讨教才对。”

“传闻邴祭酒少小时哭着求学,激励了无数士族子弟,实在是我们的楷模。”

邴原也露出了惊讶之色,没想到这种陈年旧事,张明竟然知晓,而这份认可令他的好感度瞬间提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急!刚重生,被绝美小富婆包围了

小能软糖

无尽灰夜

柯辟邪

雌皇凤里牺之天门令

是一斛珠呀

无敌杀伐

孤月煮酒

穿成仙门小师妹后修真界为我疯狂

绣春楼

开局签到南明离火

残雪映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