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12章 归乡之愿与天伦之乐,肖镇超穿八十年代,高夫,御书屋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在肖镇忙于科研相关事务,家族众人各自在生活与事业中稳步前行之时。
肖家内部悄然掀起了一阵波澜——肖正堂和文韵书两位老人,竟闹着要回渝州老家岔路口生活。
肖正堂和文韵书自1985年入籍港城后,到现在已经41年了,肖正堂退休后也没什么重大的事,不过老两口日常想着家乡渝州。
特别是文韵书,作为文家老小,年纪大了就特别想在渝州老家年纪更大的哥哥姐姐们。
肖正堂虽已步入暮年,但骨子里依旧透着一股倔强与执着。
他时常回忆起在渝州老家岔路口的点点滴滴,那些熟悉的乡音、亲切的邻里以及充满烟火气的生活场景,如同电影般在他脑海中不断放映。
文韵书同样对老家有着深厚的眷恋,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归乡之情愈发浓烈。
然而,肖家的小辈们得知两位老人的想法后,却陷入了担忧之中。
镇南第一个站出来表示反对:“爷爷奶奶,你们都这么大年纪了,渝州老家的生活条件哪有这边好啊,万一有个头疼脑热的,医疗什么的都不方便。”
肖正堂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眉头微皱,语气坚定地回应道:“镇南,我们知道你们是担心我们。
但在这大城市里,虽然生活便利,可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老家岔路口那才是我们的根,我们想回去看看老房子,和老朋友们唠唠嗑。”
文韵书也在一旁附和:“是啊,这里虽然什么都好,可晚上睡觉的时候,我总会想起老家院子里的月光,还有那熟悉的蝉鸣声。”
镇南也在一旁劝说道:“爷爷奶奶,你们要是想老家了,我们可以经常带你们回去看看,但长期住下,真的不太放心啊。”
但两位老人去意已决。肖正堂为了实现回渝州老家的愿望,开始“斗智斗勇”。
他先是趁着小辈们上班的时间,偷偷联系了老家的亲戚,打听老房子的情况以及周边的生活设施变化。
得知岔路口的房子依旧保存完好,且如今老家的医疗条件也有所改善后,他心中的想法更加坚定。
接着,肖正堂开始给小辈们“洗脑”。
他每天饭桌上都会讲起在渝州老家的趣事,那些和邻里一起劳作、一起庆祝节日的场景,描绘得生动有趣,试图让小辈们理解他们对老家的深厚情感。
文韵书则发挥她的温柔攻势,她拉着镇南、镇北的手,轻声说道:“孩子们,就让我们回去吧。
我们在这儿享了这么多年福,现在就想回到最初的地方,安安静静地度过余生。
你们要是想我们了,随时可以回去看我们呀。”
在两位老人坚持不懈的努力下,肖家的小辈们最终被打动。
光宗最先投降无奈地叹了口气:“爷爷奶奶,既然你们这么坚持,那我们也不拦着了。
但你们一定要注意身体,有什么事随时给我们打电话。”
其他小辈们也纷纷点头表示同意。于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肖正堂和文韵书带着简单的行李,踏上了归乡之路。
当他们再次踏上渝州老家岔路口的土地时,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
老房子的青瓦依旧,院子里的那棵老槐树仿佛也在热情地欢迎他们归来。
邻里们得知两位老人回来,纷纷围过来打招呼,一声声亲切的问候让肖正堂和文韵书心中满是温暖。
回到老家后,两位老人的生活简单而惬意。
每天清晨,肖正堂会早早起床,去菜市场逛逛,和熟悉的摊主们唠唠家常,挑选最新鲜的食材。
文韵书则会在院子里打理那些她亲手种下的花草,看着娇艳的花朵在阳光下绽放,心中满是欢喜。
而镇北在爷爷奶奶回到老家一段时间后,决定带着伊莎和盛华(小卢卡斯)回岔路口看望老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