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愿荒地平安无事,愿家人安康
清风徐来静谧时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6章 愿荒地平安无事,愿家人安康,田园稻香颂:我的真龙天子在古代,清风徐来静谧时光,御书屋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不同于那些养尊处优的富贵人家,村里的妇人们即便怀了身孕,也依然要承担家务和农活。有的妇人甚至在临盆前夕,还坚持下地劳作。坐月子期间,虽然能稍微松口气,但待遇也各不相同。有的婆母体贴入微,悉心照料儿媳;而有的则严苛异常,不仅饮食上吝啬,甚至强迫儿媳在月子期间就下床干活。
幸运的是,张家阿奶是个极其和善的人,张叔也对张婶呵护备至,劝她安心在家养胎,不可过度劳累。一家人其乐融融,共同期待着新生命的到来,这份温馨与和谐,在桂花村这个质朴的小村落里,显得格外珍贵。
“哎,其实这事儿吧,真不算啥惊天动地的大新闻,咱们就打算等小家伙满月那天,再热热闹闹地庆祝一番!”张叔的笑声里满是藏不住的喜悦,眼角的鱼尾纹都似乎带着几分温馨的光泽。他的话语里,透着一股子质朴与谦逊,让人不由自主地跟着心情好起来。
望着张叔一家子脸上洋溢的幸福,李颂筠的心也被这份纯粹的快乐所感染,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她轻声细语地对张婶说:“婶子,您可得好生养着,别太操劳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
张婶的手轻轻抚摸着微微隆起的小腹,那里正孕育着一个新生命,虽然小家伙还没开始在肚子里“拳打脚踢”,但那份即将为人母的喜悦早已溢于言表。“我这人啊,天生就是劳碌命,一闲下来就浑身不自在,总觉得身子骨都要生锈了。”她的话语中带着几分自嘲,却也难掩那份对即将到来的小生命的期待。
张家阿奶在一旁笑得合不拢嘴,脸上的皱纹都仿佛舒展开来,像是盛开的菊花。“你婶子啊,就是闲不住,不过啊,适当的走动走动确实对身体好,但田里的活儿可得悠着点,咱宝贝孙子的健康可是头等大事!”李颂筠笑着劝慰道,话语里既有关切也有几分调皮。
“瞧瞧这孩子,自己还是个半大的孩子呢,却懂得这么多道理!”张婶笑眯眯地看着李颂筠,眼神里满是欣赏与疼爱。李颂筠不好意思地挠挠头,笑道:“我娘生弟弟妹妹的时候,我已经开始记事了,那时候多听多看,自然也就懂了一些。”
张家阿奶闻言,不由得叹了口气,眼神中闪过一丝落寞:“你爹娘可真是有福气的人啊,有你们这么几个孝顺又出息的孩子,儿女双全,多子多福。可惜啊,这么好的福气他们却没享几天,这么好的日子也没赶上。你们就是再有出息,也只能在天上看着他们了。”
李颂筠闻言,心中也是一阵酸楚。她感慨道:“是啊,各人有各人的命数。爹娘虽然没能享到多少福,但只要我们出息了,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也能安息了。说起来,我爹娘都是难得的好人,可惜命运弄人,他们在世时就没过几天舒心的日子。尤其是爹,他的病一开始并不严重,可家里条件有限,耽误了治疗……”
说到这里,李颂筠的声音微微有些哽咽。她抬头望向天空,仿佛能看到父母在天之灵的微笑,心中默默祈祷:愿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一切安好,也愿自己能够继续努力,让家族的荣耀延续下去。
那日子,李长福就像被岁月的车轮无情碾压,日复一日,不辞辛劳地耕耘在黄土地上,汗水与泥土交织成他生活的底色。起初,那病魔只是轻轻触碰,如同初春的寒风,虽带着凉意,却不足以让人颤抖。李长福倔强地忽略了身体发出的警告,依旧拖着日益沉重的步伐,踏入那片滋养了世代人的田野。他没有选择休憩,没有给予自己一丝喘息的机会,那病,便如野火燎原,愈演愈烈,直至将他彻底吞噬。
待到病体终于不堪重负,轰然倒塌,家中的经济状况却如枯井般干涸,连一滴抓药的钱都挤不出来。在那个年代,金钱仿佛是生命的秤砣,有了它,生命的天平便不会失衡。但对于李长福这样的贫寒之家,那秤砣太过沉重,他们只能眼睁睁看着亲人被病痛折磨,最终含恨离世,英年早逝,留下无尽的遗憾与哀痛。
“唉,要是家里能宽裕些,哪怕只是一点点,这病,兴许就能治好了。”村里人无不惋惜地议论着。对于富贵人家来说,金钱不过是解决问题的工具,而对于李长福一家,那却是横亘在生死之间的天堑。
张婶听闻此事,轻轻拍了拍李颂筠的手背,眼中满是温柔与鼓励:“孩子,只要你和你兄弟们争气,你爹娘在天之灵,定会含笑九泉的。”
李颂筠在张家的逗留短暂而温馨,她心中挂念着更多的事情。回到自家那略显陈旧的宅院,她径直走向库房,那里存放着郑家赠予的几匹棉布,质地柔软,触感温润,仿佛能温柔地包裹住世间所有的苦难。她精心挑选了几匹,吩咐朱勇送往张家,想着为即将降临的小生命添置些衣物,那小小的一团,值得世间所有美好的期待。
然而,棉布虽好,却非易得之物,出海归来的船只少有携带,市面上的供应也总是捉襟见肘。李颂筠心中暗自盘算,若能寻得棉花的种子,自家种植,那不仅解决了棉布的来源问题,更是为这个小家开辟了一条希望之路。只是,人海茫茫,她既不认识出海的人,也不便贸然求助,这事儿,只能慢慢来,等时机成熟。
颂瑶,那个家中最小的小精灵,得知张婶怀孕的消息后,兴奋得如同春天里追逐蝴蝶的孩童,总是缠着李颂筠问东问西,眼睛里闪烁着对未知生命的无限好奇与憧憬:“姐姐,等张婶家的小宝宝出生了,我们一起去看好不好?”她的小手紧紧拽着李颂筠的衣袖,那份纯真的喜悦,仿佛要将整个房间都点亮。
“当然好啦,等小宝宝出世,我们就去瞧瞧。不过,那得等上好一阵子呢,大概还得有大半年的时间。”李颂筠笑着回答,眼中满是宠溺与温柔。
次日清晨,阳光透过窗棂,洒在颂轩和颂瑾的肩头,他们背上书包,踏上了前往书院的路。小旺和连靖诺早已先行一步,四人并肩而行的身影,成了这个清晨最美的风景。
望着孩子们远去的背影,李颂筠心中涌起一股暖流,随即转身,准备返回县城。李长寿一家的事情,如同一块巨石压在心头,越早解决,越早安心。她不能让那家人继续占据自家的铺子,影响生意,毕竟,生活还得继续,家里虽有吴嫂子打点,但她仍需亲自去处理那些棘手的事务。
彩云和彩霞被留在了家中,负责照看家人,李颂筠则决定独自启程。临行前,她吩咐朱勇先去桂花村接村长,那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他的参与,无疑会为这次行动增添几分分量。
一切准备就绪,李颂筠踏上了前往县城的路,心中既有对未知挑战的忐忑,也有对解决难题的坚定。她知道,这一路,不会平坦,但只要心中有光,前路便不再黑暗。
“大姐,你怎么又不带我去嘛!”颂瑶嘟起粉嫩的小嘴,像只受了委屈的小猫,紧紧依偎在李颂筠身旁,撒起娇来,那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仿佛能滴出水来,满是期待与不舍。
“哎呀,我的小颂瑶,这次大姐可不是去玩儿的,是真的有要紧事得去处理呢!”李颂筠轻轻把颂瑶搂进怀里,心里头也是一万个不乐意与家人分开,但生活的无奈总让人不得不做出选择。她温柔地抚摸着颂瑶柔软的发丝,眼神里满是宠溺,“等大姐把这些事情都解决了,很快就回来,到时候带你去荒地那边痛痛快快地玩上一整天,好不好?”
颂瑶扁了扁嘴,虽然心里不情愿,但还是懂事地点了点头,眼眶里打转儿的泪珠儿终于没落下来,“好吧,那大姐一定要早点回来哦!”
“放心,大姐一定尽快回来。”李颂筠笑着看向一旁的颂萱,两个姐妹的眼神里传递着无需多言的默契与信任。“颂萱,家里就拜托你了,好好照顾颂瑶。”
颂萱笑着拍了拍胸脯,一脸认真地保证:“大姐,你就放心吧!我一定会看好颂瑶的,保证不让她闯祸。”
话音未落,朱勇便驾着马车,载着村主任和李颂筠,一路颠簸着向县城进发。李颂筠坐在马车上,心里默默祈祷着这次的事情能够顺利解决。从京城回来之后,她满心想着尽快去荒地看看,毕竟那里倾注了她太多的心血和银两。
虽然给王富夫妻留下了足够的银钱,但她心里还是七上八下的,生怕出什么岔子。那块荒地,就像是她的孩子一样,从最初的无人问津,到现在的悉心照料,每一步都走得不容易。
“颂筠啊,你也别太焦虑了,事情总会找到解决的办法的。”村主任看出李颂筠的焦虑,宽慰道。他的声音沉稳有力,像是冬日里的一缕暖阳,让人的心稍微安定了一些。
“真是麻烦您了,伯父,家里的事情总是让您操心。”李颂筠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脸上带着几分歉意。
“嗨,这有啥麻烦的,村里头的事儿,我帮着处理也是应该的。况且你大伯父也是我们一族的人,咱们之间还用得着这么客气?”村主任摆了摆手,脸上浮现出一抹追忆的神色,“说起来,也有好几年没见过你大伯父了,不知道他现在变成啥样了。他这个人啊,年轻时候不走正道,尽干些不务正业的事儿。也不知道这些年有没有长进些。”
李颂筠闻言,心头微微一沉,自然明白村主任口中的“不务正业”指的是什么。想当年,李长寿在铺子里做活计时,手脚不干净,被东家赶了出来。这事儿说起来,也怪爷爷奶奶,儿子偷了东西回来,他们非但不教育,奶奶还引以为傲,说自家儿子有本事,能从外面拿回东西来。
马车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着,李颂筠的思绪也随之起伏不定。她望着窗外快速掠过的风景,心中暗自祈祷:愿一切顺利,愿荒地平安无事,愿家人安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