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槐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5章 一访孔明,三国演义新编,小槐林,御书屋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曹仁、李典至许都,见操请罪,具言兵败之事。曹操曰:“胜败乃兵家常事,何罪之有?可知何人为刘备划策?”曹仁言皆是单福之谋。操问众谋士曰:“单福何许人也?”程昱笑曰:“此人幼好击剑,尚侠义,中平末年,曾为友杀人,披发涂面而走。官吏获之,问其名姓不答,乃缚其车上,击鼓行于市,令人认之。虽有识者,皆不敢言,其友趁夜救出。于是,远遁他乡,更名换姓,自称单福。从此弃武习文,遍访名师,曾与司马徽共论天下大势。此人姓徐名庶、字元直,乃颍川郡长社县人。”曹操曰:“徐庶之才,比公如何?”程昱曰:“十倍于我也。”曹操叹曰:“惜哉,贤士归刘备矣。”程昱曰:“主公勿忧,徐庶虽在新野,丞相欲用,召来不难。”操喜曰:“仲德已有妙策?”程昱曰:“徐庶为人至孝,其幼年丧父,只有老母在堂。今,其弟徐康已亡,老母无人奉养,可使人接其母来许都,令其作书召之,徐元直必来也。”曹操大喜,即差人连夜去请徐庶老母。
不二日,徐母至,操厚待之。曹操谓徐母曰:“闻令郎徐元直,乃天下奇才,今在新野小县,助逆贼刘备反叛朝廷,如美玉落于污泥,诚可惜哉。请老夫人作书,召其来许,我于天子驾前保奏,必得高官。”遂命左右奉上笔墨纸砚。徐母凛然曰:“刘备,其人如何?”曹操曰:“刘备,涿郡村夫,妄称皇叔,毫无仁义,所谓外君子内小人也。”徐母厉声喝曰:“身为丞相,为何诳言?我闻刘皇叔乃中山靖王之后,孝景帝阁下玄孙,爱民如子,屈身下士,仁义素着。黄毛小童,皓首老叟,皆知其名,乃当世英雄也。我儿辅之,如俊鸟登高枝,良臣遇明主,璧玉悬于庙堂也。你名为汉相,实为汉贼,欺君霸纲,谁人不知?还敢言玄德为逆贼,果不识羞耻二字乎?”骂未毕,绰石砚便打曹操。操大怒,叱武士将徐母推外斩首。
程昱忙喝住刀斧手,入谏曹操曰:“徐母触怒丞相者,欲求一死也,丞相若杀之,则落不义之名,而成全徐母之德。徐母死,徐庶必倾心助备,不如留徐母在此,使徐庶身心两处,且,留徐母在,某或有计赚徐庶来都。”操乃令人,将徐母送于别院养之。
程昱每日,必往问安,诈称与徐庶结为兄弟,以侍母之礼敬之。常差人送些日用物件,并具手书。徐母依礼,亦作片纸答之。程昱骗得笔迹,乃仿徐母字,诈修家书一封,差心腹送往新野。
下书人见了徐庶曰:“某乃驿馆走卒,奉老夫人托言,特来递书。”徐庶忙拆封观之。书中曰:“近你弟徐康新丧,老母举目无亲,忽,曹操使至,诳母至许都,言你为逆,下我于监,赖程昱等苦求得免。操言你若来许,我罪可恕,望念生养之恩,星夜来许。母命悬丝,垂泪企盼。”徐庶当即持书去见玄德。
徐庶泣拜阶下曰:“某本颍川人,姓徐名庶、字元直,因早年逃难,更名单福。前见刘景升,与其共论,方知其徒有虚名,故作书别之,夜至水镜庄上。司马徽曰:‘天下英雄刘豫州在此,何不事之?’故尔,歌赋于市,以动君听,幸蒙不弃,即得重用。不料,老母被操诳至许都,命悬一线,今老母手书来唤,庶不得不去矣!本欲效犬马之劳,以报知遇之恩,诚不得已,伏泪拜辞,容图再会!”玄德大惊离座,扶起徐庶曰:“父母之恩大于天,先生勿以备为念,当速往许都,与老夫人相见。”徐庶叩谢欲行。玄德曰:“备遇先生,平生大幸,今日一别,不知再见何期,乞请今晚一聚,明日与先生饯行。”徐庶泪谢而出。
孙乾谓玄德曰:“徐元直,乃天下奇才,若使其归操,必得重用,如此新野危矣。主公当苦苦相留,切勿放去,曹操见其不归,必怒斩其母,如此徐元直必竭力相辅,以报母仇。”玄德曰:“不可。欲用其子,而使人杀其母,不仁也,留之不放,绝人子之孝,不义也,我宁死不为此等之事。”众人闻言,无不感佩。
当晚,玄德宴请徐庶。庶举杯曰:“闻老母被囚,虽琼浆玉液亦难下咽。”玄德曰:“先生一去,备如失臂膀,虽龙肝凤胆亦不甘味。”二人洒泪,倾心而诉,直至天亮。诸将已于城外三里亭,摆下饯行酒。玄德与徐庶并马出城,至亭前下马。玄德举杯谓徐庶曰:“备,命薄福浅,不能与先生共图大事,望先生善事新主,搏得不世功名。”徐庶含泪曰:“庶才微智浅,却深受主公大恩,本想剖肝沥胆,竭诚报效,不料半途而别,终生之憾也。庶身在操营,心系主公,纵然曹操相逼,庶终身不为其设一谋。”玄德叹曰:“先生一去,备亦远遁山林,不问世事矣。”徐庶曰:“主公当别求高贤,共图大业,何必如此灰心?”玄德曰:“备以为天下高贤,无出先生之右者,先生此去,乃天亡我也,备不敢逆天意,再图宏业。”徐庶曰:“庶乃柴木庸才,主公过誉矣。”遂顾诸将曰:“诸君善事主公,以图名垂青史,切勿效某,有始无终。”众皆叹惜。
徐庶告辞上马,玄德送了一程,又送一程。徐庶辞曰:“送君千里,终有一别,不忍再劳主公相送,徐庶就此别去了!”玄德拱手别曰:“先生此去,天各一方,再会何期!”言罢,泪溅袍袖。徐庶挥泪再拜,扬鞭而去。玄德泪目远望,忽被一片山林遮住远影,玄德鞭指怒曰:“我誓伐尽此林!”众问何故。玄德曰:“阻我望徐庶也。”众皆泪下。
玄德正立马而望,忽见徐庶策马奔回。玄德喜曰:“元直复回,莫非不去矣?”欣然前迎曰:“先生何故而回?”徐庶勒马曰:“庶,心乱如麻,竟忘一件大事。此间有一奇士,高卧南阳城外,主公当往求之。”玄德曰:“烦劳先生为备请来。”徐庶曰:“此人不可屈至,主公当亲往访求,若得此人,如周得姜尚,汉得子房也。”玄德曰:“此人比先生如何?”徐庶曰:“以庶比之,如驽马比麒麟,寒鸦比鸾凤。此人自比管仲、乐毅,以我观之,管仲、乐毅也不及此人,其有经天纬地之才,安邦定国之计,盖当今天下第一人也。”玄德喜曰:“愿闻其名。”徐庶曰:“其乃琅琊国阳都县人,复姓诸葛,单名亮,字孔明,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其父诸葛珪,泰山郡丞,早卒,亮从其叔诸葛玄。诸葛玄与荆州刘表乃是旧交,因往依之。玄丧,亮与弟诸葛均,躬耕于南阳,好作《梁父吟》,其结庐于卧龙冈,故自号‘卧龙先生’。主公当屈驾亲访,若得此人辅佐,大业必成。”玄德曰:“水镜先生曾对备言:‘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先生所荐,莫非此‘卧龙’乎?”徐庶曰:“凤雏乃襄阳庞统,卧龙即孔明也。”玄德感叹曰:“今日方知卧龙、凤雏之意,不期大贤就在眼前,非先生相告,备茫然不知也。”徐庶曰:“但凡大贤,必择主而事,主公宜降尊亲往,以诚相请。”言罢,再别玄德,策马而去。玄德望徐庶背影,言犹在耳,又喜又悲。林遮远影,玄德乃引众而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