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凌霄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74章 南柯一梦,南唐荣光:我李煜不止是词帝,窗外凌霄,御书屋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扬州崩溃的速度,比预计的更快。

寿昌二年,二月十五。

也就是李煜赶到镇江口岸第三天,同样是一个夜里,弯月变成圆月之际——

何继筠、马仁瑀率领的十万大军,以摧枯拉朽之势,越过古渡桥,这一次,他们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

为什么?因为,戴兴被扣上“通敌罪名”抓了起来。

整个扬州的老百姓都知道,戴兴是坚决抵抗一派的,他之所以被抓,主要是与韩通的关系,从李重进入城、下令剥夺“戍卫之权”开始,矛盾就逐渐陷入不可调节。

当然,戴兴的牢狱之灾,也不算空穴来风,因为他确实与赵匡胤的人有所接触,这个人,就是赵光美。

赵光美亲写书信,力图劝降,戴兴是当着旁人的面,将书信焚毁、发誓“与赵贼势不两立”,可还是没能摆脱怀疑。

没用了,接到“招降信”的那一刻,戴兴的命运就注定了,飘散的书信灰烬,在李重进眼中就是投名状。

此时此刻,李重进的精神状态,已经不太正常了,无论见到谁,首先就是怀疑“是否背叛”。

潘美、白重赞、刘守忠、王侁等人,一见这种情形,不仅心灰意冷,也产生极大不满,纷纷要求见小皇帝郭宗训。

出乎意料的是,回绝他们的不是李重进,而是一同前来支援的符昭寿!

种种不同寻常的举动,让很多人开始怀疑,符太后、郭宗训是否被软禁了。

甚至有人怀疑,人已经被灭口了。

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

不知谁传出的消息,符太后、郭宗训已经不在扬州!

潘美持剑相逼,率领数百亲军闯入内宫,果然,已经无人居住了。

“李重进,说!你他娘的把太后和小皇帝藏哪儿了?”

李重进拔剑相对,血灌瞳仁:“我他娘的不知道,你去问李煜!”

惊天巨变!

十五日夜,宋军发动总攻,张令铎、王政忠率领水师全线出击,从邵伯湖出发,将北边镇淮门围了个水泄不通。

几乎同时,石守信、韩重赟越过古渡桥,事先准备的大量攻城器械,终于派上了用场,一个时辰不到,安江门外围的月城被攻下。

曹彬、王审琦围攻拱辰门,投石机的铰链,发出沉重、刺耳的声音,一块块巨石掠过月影,落在城中,造成巨大的恐慌与破坏。

韩令坤、向训攻打广储门,负责镇守的江都校尉装模作样一番之后,临阵倒戈。

整体上,宋军攻打扬州的行动,都集中在南、北、西三面,城东三门基本没有遭到攻击。

从战略上说,这是“围师必阙”的兵法实践,从现实上说,宋军的兵力已经到极限了,东临大运河,根本没有能力去纠缠。

于是,这就让吴越军队捡了个大便宜。

在沈承礼接到李重进“死守命令”的同时,他召集了一众吴越吴江,将钱惟溍的密信拿了出来。

一片哗然。

摆在吴越军队面前的选择,看似有“死战到底、投降赵宋、逃亡泰州”三个,其实,只剩下一个……

子时刚过,在胡琛、鲍修让的率领下,吴越军队反水,迅速抢占停靠在运河之上的二百多艘战船,剩余的三万左右军队,扬帆起锚,头也不回地向长江对岸的夹江口岸逃去。

吴越军队跑了,城门没人守了。

得知消息的潘美、白重赞、刘守忠等人,趁着宋军没有打过来,也都抹着眼泪,快速向淮安方向撤退。

注意,他们撤退的时候,可没通知李重进与符昭寿!

……

就像一场梦,幻想据城而守的后周将领及军队,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梦醒了!

李煜得知消息的时候,扬州城头已经插满了赵宋旗帜。

他匆匆赶到驻军营地,从诸葛兰手中接过奏表。

“李重进,白痴,废物,区区二十万大军,你都挡不住,这才几天!”

李煜一边骂,一边快速浏览军情,一大堆全都看完之后,稍稍松了口气。

还好,李重进、符昭寿逃了出来,率领残兵败将进入了泰州。

老李,你可万千别死啊,朕还要你拖着赵匡胤呢。

紧接着,下了三道命令——

其一,刘政咨、殷崇义负责在夹江口岸,接收沈承礼、胡琛等人的投降,再三嘱咐,钱俶已经向天下发布“归唐书”,凡是不投降的,既是背叛吴越,也不能被大唐所容纳。

其二,火速调集粮草,送到泰州以表示慰问,顺便告诉李重进,别急、别怕、别恨我,符太后与郭宗训就在华亭,你老实地在前面守着!

其三,陈冠侯统领下游防务,整个长江沿线进入“特级战备”,任何登陆地点都严加戒备,江上任何有嫌疑的人,宁杀错、不放过。

安顿一切,李煜长期紧绷的神经,一下子就松弛下来了,无穷的倦意袭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越轨

遮雨

耳边风

霸凌尾郡

积道人

弥洛陶洛斯

开局被囚玉女宗,系统让我反客为主

清风拂面

开局签到混沌重瞳,鸿蒙万道体

九零贰壹

轮回之体,十世轮回

墨随风飞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