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凌霄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76章 车神,又搞事情,南唐荣光:我李煜不止是词帝,窗外凌霄,御书屋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杭州城破,标志着浙西归入南唐的版图。

扬州城破,标志着赵匡胤尽得淮左之地。

此时此刻,大宋皇帝赵匡胤无疑的兴奋的,他坐在淮京(寿州)的金銮殿上,眼前不时地浮现出一幅美好的画面——

竹西长亭之上,黄土垫道,鼓乐震天,军民一众夹道欢迎,给人一众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

扬州通泗门外,大宋的国旗遮天蔽日,威武的将领、雄壮的军队静静等候着他们的帝王。

随着庄严的鼓声响起,从杭州城中走出一群人,都是身穿素衣,恭恭敬敬。

待到自己骑着枣红战马走上前去,黑脸如墨的李重进,惊慌失措地跪在地上,用膝盖当作脚步,滚到自己的马前,高呼万岁!

其他后周的降将,也纷纷爬过来,痛哭流涕,悔不当初,发誓要效忠伟大的宋朝皇帝!

紧接着,一袭白衣的符太后,诚惶诚恐地走过来,身后跟着年幼的郭宗训,他的脖子上挂着一块金印,正是大周国玺。

就如同“黄袍加身”的戏码一样,郭宗训用稚嫩的声音,要求禅位给赵匡胤,而他,正直仁慈的帝王,再三推辞,最后在所有人的哀求之下,勉为其难地接受了禅让……

美!

这也没办法,扬州刚被攻破,具体的消息还没有传到淮京,先让老赵美一会儿吧。

只是美了一会儿。

因为,很快发生了一件事儿,让赵匡胤很不爽,甚至说,嗅到了浓重的阴谋气息。

这股气息的源头,在光州。

赵匡义,现身吧!

跟随他一同现身的,还有李处耘、李继隆、王彦升、张洎,咋说呢,这几块料凑到一起,无论是对南唐,还是对赵宋,都不是啥好事。

具体事件,就是御史弹劾了张洎一本,说他私自截取关东运来的木料,并且,潢川一带的粮草也被克扣不少。

按说,这种事情是传不到赵匡胤耳朵里的,毕竟,现在正是打天下的时候,他需要手下带兵玩命,不可能采取“杯酒释兵权”的策略,对于各地将领中饱私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尤其是淮京朝堂之上,还有一个沈义伦,如今是工部尚书,右仆射兼门下侍郎,他与张洎没啥交集,却与李处耘是莫逆之交。

李处耘又是谁?赵光义的老丈人!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表面上是弹劾张洎,可张洎一个南唐棋子、投降文臣,他有几斤几两?有权力扣下木料、强征粮草?开玩笑!

实际上,矛头对准了赵光义。

至于赵光义为什么要扣下木材、强征粮草,答案不言自明。

鉴于李处耘与赵光义这一层关系,沈义伦必然要为张洎开脱,而他开脱的方式也简单粗暴,直接把御史弹劾的文书压下来了。

历朝历代,朝廷选拔御史的一个关键标准就是“一根筋”,尤其是监察御史,老子一个七品、八品小官,怎么实现自我价值?把官位高的拉下马!

沈义伦,你不是强压吗?好,老子找比你官位更高的!

这一杆子,就戳到了新朝大宋的“二把手”赵普眼前了。

这件事,无疑是个烫手山芋,从赵普的内心说……老子才不愿意管!

疏不间亲啊!

没错,赵匡胤确实很不待见这个兄弟,可是,他又确实是个大孝子,对于母亲杜氏(昭宪太后)的话言听计从。

偏偏,昭宪太后十分溺爱赵光义,这一点,在历史上也是得到验证的。

大小是个事儿,怎么办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越轨

遮雨

耳边风

霸凌尾郡

积道人

弥洛陶洛斯

开局被囚玉女宗,系统让我反客为主

清风拂面

开局签到混沌重瞳,鸿蒙万道体

九零贰壹

轮回之体,十世轮回

墨随风飞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