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两京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7章 朝堂角力,农医圣女:锦绣福妃传,半两京墨,御书屋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站在一旁的户部尚书李长林突然开口:"孔大人此言差矣。自古贤后辅政有之,如长孙皇后助太宗理政,武则天助高宗治国,皆功在社稷。苏娘娘精通农医,此乃国之幸事,若因女子之身而弃之不用,岂非暴殄天物?"

一直保持中立的李长林突然发声,令满堂震惊。作为朝中重臣,他向来谨慎,不轻易表态。如今他公开支持苏锦绣,显然是对农业改革的成效有了充分认可。

见李长林开口,另几位中立派大臣也纷纷发言,肯定农业改革的成果。保守派见势不妙,孔明远急忙改变策略:"陛下,臣并非反对农业改革,只是认为应当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苏氏改革激进,恐引发民变,有损社稷。"

"循序渐进?"苏锦绣微微一笑,"孔大人可知北方正面临旱情?若再迟疑,恐怕百姓将无粮可食。正所谓'救人如救火',农业改革岂能缓行?"

一直沉默的萧承煜终于开口:"苏爱卿所言极是。朕观农业改革已有成效,百姓受益良多。朕意,继续推行改革,不可中断。"

他转向保守派:"至于几位爱卿的忧虑,朕心领了。农业改革确需稳妥,但也不能因噎废食。诸位若有良策,可随时向朕或农部进言,共商国事。"

皇帝明确表态支持改革,保守派不甘心但也不敢再多言。朝议渐趋平静,萧承煜最后宣布:"此事已明,东宫余党煽动民变,罪当严惩。魏大人等人即刻下狱,严加审问。苏氏虽有越权之嫌,但出于救急,情有可原,免予追究。至于农业改革,应继续推行,但需更加稳妥。退朝!"

朝议结束,群臣鱼贯而出。苏锦绣正欲离去,萧承煜却道:"苏爱卿留步,朕有事单独议论。"

待殿内只剩他们二人,萧承煜才卸下威严,露出一丝笑意:"你倒是胆大,竟敢深夜出宫,亲自平息民变。"

苏锦绣微微一笑:"陛下,臣妾知道冒险,但事关农业改革大计,不得不为。"

萧承煜点头:"朕知你用心良苦。不过,下次遇到类似情况,还是先通报朕为妥。"他顿了顿,"太后那边,恐怕不会轻易罢休。"

"臣妾明白。"苏锦绣神色凝重,"此次东宫余党暴露,太后和丽妃必会有所行动。季祭大典在即,他们很可能会在典礼上做文章。"

萧承煜目光深沉:"你有何打算?"

"臣妾准备在季祭大典上展示农业改革成果,让百官亲眼见证。同时,派人严查盐帮与丽妃的联系,一旦有确凿证据,便可彻底打击敌对势力。"

"善。"萧承煜轻轻点头,"朕会暗中支持你。不过,表面上朕仍需保持中立,以免太后和保守派猜疑。"

苏锦绣明白皇帝的处境,点头道:"臣妾明白。陛下已经做得很好了。今日朝议,中立派开始倒向我方,这是一个重要转折。"

"不错。"萧承煜面露满意,"李长林素来谨慎,他今日公开支持你,说明农业改革的成效已不容忽视。接下来,朝中局势将对你更为有利。"

两人又交谈了一会,商议应对之策。临别时,萧承煜语重心长地说:"朕看好你的农业改革,但也担心你的安全。太后和丽妃不会轻易放弃,你要多加小心。"

苏锦绣心中一暖,郑重点头:"臣妾谨记陛下教诲。"

离开太极殿,苏锦绣回到凤仪宫,发现农部尚书赵明远已在等候。

"娘娘,朝议如何?"赵明远急切地问。

苏锦绣微微一笑:"多亏大人相助,朝议顺利结束。陛下支持继续推行农业改革,中立派也开始倾向我方。"

赵明远松了口气:"那就好。不过,保守派必不会善罢甘休。今日朝议虽胜,但季祭大典才是真正的决战。"

"我明白。"苏锦绣点头,"正因如此,我们更要加紧准备。请大人务必在季祭大典前,将各地农业改革成果整理成册,尤其是抗旱作物在北方的推广情况,要详尽记录。"

赵明远点头:"已在准备中。此外,南方水稻改良也有喜讯,产量比往年增加四成!这些都将是有力证据。"

"好!"苏锦绣眼中闪过一丝亮光,"有了这些数据,保守派再想阻挠改革,就没那么容易了。"

送走赵明远,苏锦绣召来巧儿和周伯,详细讲述了朝议经过,并布置接下来的计划。

"巧儿,你负责监视后宫动向,尤其是太后和丽妃的举动。她们必定不会善罢甘休,很可能会在季祭大典上做文章。"

巧儿点头:"奴婢明白。已安排人手监视丽妃宫中,发现她近日频繁与盐帮使者接触。"

苏锦绣转向周伯:"周伯,你密查盐帮与丽妃的联系,尤其是资金往来。抓住把柄,我们就能一举打击敌对势力。"

周伯应下:"已有线索。盐帮帮主陈海近日派心腹入宫,与丽妃密会三次。据可靠消息,他们计划在季祭大典上有所行动。"

苏锦绣眼中闪过一丝冷意:"果然如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黑月光她满口谎言

酒肉僧

从射雕开始

进化世界

真千金断亲后,豪门全家哭疯了

是符不是祸

钦天除妖师,大明穿越二十一世纪

木子青仙

穿越母系氏族,我带族人致富

炮灰没有回忆

征伐天下

披甲莽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