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雷影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90章 魏延反叛被诛,三国演义白话诙谐版,飞雷影少,御书屋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却说杨仪听到前面有兵拦截的消息,赶忙派人去侦察。回来的人报告说魏延把栈道给烧了,带兵在前面拦住了路。杨仪大吃一惊,说:“丞相在世的时候,就料到这家伙日后肯定会造反,谁能想到今天真的这样了呢!现在他截断了我们的归路,这可怎么办呢?”费祎就说:“这家伙肯定会先捏造谎言向天子上奏,诬陷我们造反,所以才烧了栈道,阻断我们回去的路。我们也应该向天子上表,陈述魏延造反的情况,然后再想办法对付他。”姜维说:“这儿有一条小路,叫槎山,虽然崎岖险峻,但是可以绕到栈道的后面去。”于是他们一边写表章向天子奏报,一边带着人马朝着槎山小路进发。
再说后主在成都,吃不好睡不好,坐立不安;夜里做了个梦,梦见成都的锦屏山崩塌了;一下子就惊醒了,坐在床上一直等到天亮,然后把文武官员都召集起来,到朝堂上让大家给他解梦。谯周就说:“臣昨天夜里抬头看天象,看到一颗星,是红色的,光芒像角一样,从东北方向落到西南方向,这预示着丞相有大凶的事情。现在陛下梦到山崩,正好和这个征兆相吻合。”后主听了更加惊恐。忽然有人报告说李福到了,后主急忙把他召进来询问。李福磕头哭着上奏说丞相已经去世了;还把丞相临终时说的话,详细地叙述了一遍。后主听了大哭起来,说:“这是老天要亡我啊!”一下子就倒在龙床上。侍从们把他扶到后宫去了。吴太后听到这个消息,也放声大哭起来。众多官员没有不悲痛的,老百姓也都哭哭啼啼的。后主连着好几天都很伤感,都没办法上朝。
忽然有人报告说魏延上表说杨仪造反了,大臣们都吓了一跳,进宫向后主启奏,当时吴太后也在宫里。后主听到这个消息也大吃一惊,命令身边的大臣读魏延的表章。表章大概是这么写的:“征西大将军、南郑侯臣魏延,诚惶诚恐,磕头向陛下上奏:杨仪自从掌握了兵权,就带着众人造反,还劫持丞相的灵柩,想要把敌人引进国境。臣先把栈道烧了,带着兵防守抵御。恭敬地向陛下奏报。”读完之后,后主就说:“魏延是个勇将,完全有能力抵挡杨仪等人,为什么要烧栈道呢?”吴太后说:“曾经听先帝说过:孔明知道魏延脑后长有反骨,每次都想杀了他;因为怜惜他的勇猛,所以才暂且留用他。现在他上奏说杨仪等人造反,可不能轻易相信。杨仪是个文人,丞相把长史这个职位交给他,肯定是这个人可用。今天要是只听他这一面之词,杨仪等人肯定会投奔魏国了。这件事得好好考虑,不能鲁莽行事。”众官正在商量的时候,忽然又报告说:长史杨仪有紧急的表章到了。身边的大臣拆开表章读道:“长史、绥军将军臣杨仪,诚惶诚恐,磕头谨表:丞相临终的时候,把大事托付给臣,臣按照原来的制度,不敢更改,让魏延断后,姜维在他后面。现在魏延不遵守丞相的遗言,自己带着本部人马,先进入汉中,放火烧断栈道,劫持丞相的灵车,图谋不轨。事情发生得很突然,臣赶紧写表章向陛下奏报。”太后听完之后,就问:“你们觉得怎么样呢?”蒋琬上奏说:“以臣的愚见:杨仪这个人虽然性子有点急,不能包容别人,但是说到筹备粮草,参与军机大事,他和丞相一起办了很长时间的事了,现在丞相临终把大事托付给他,他肯定不是会造反的人。魏延平时仗着自己功劳大,谁都不放在眼里;只有杨仪不给他面子,魏延心里就恨他;现在看到杨仪统领军队,心里不服气,所以就烧了栈道,截断他的归路,又上奏诬陷来谋害他。臣愿意用全家老小的性命,担保杨仪不会造反。实在不敢担保魏延。”董允也上奏说:“魏延仗着自己功劳高,经常心里不平衡,嘴里还说些怨言。以前之所以没有马上造反,是因为害怕丞相。现在丞相刚去世,他趁机作乱,这是必然的。像杨仪呢,他很有才干,做事敏捷通达,被丞相任用,肯定不会造反。”后主就问:“要是魏延真的造反了,应该用什么办法来对付他呢?”蒋琬说:“丞相一向怀疑这个人,肯定有留下计策给杨仪。要是杨仪没有依靠,怎么能退到谷口呢?魏延肯定中了计了。陛下放心吧。”
没过多久,魏延又上表来了,说杨仪造反。后主正在看表章的时候,杨仪又有表章到了,上奏说魏延造反。这两个人接连上表,各自陈述自己的是非。忽然报告说费祎到了。后主把他召进来,费祎详细地奏报了魏延造反的情况。后主就说:“要是这样的话,先让董允拿着符节去劝解,用好话安慰他。”董允就奉诏去了。
再说魏延烧断了栈道,在南谷屯兵,守住隘口,还自以为得计呢;没想到杨仪、姜维连夜带兵绕到南谷的后面。杨仪担心汉中会有闪失,就命令先锋何平带三千兵先走。杨仪和姜维等人带着兵扶着丞相的灵柩朝着汉中赶来。
何平带兵直接到了南谷的后面,擂鼓呐喊。哨马飞奔着去报告魏延,说杨仪命令先锋何平带兵从槎山小路绕过来挑战。魏延大怒,急忙披挂好盔甲,骑上马,提着刀带兵出来迎战。两边的军队摆好阵势,何平骑马出来大骂:“反贼魏延在哪里?”魏延也骂道:“你帮着杨仪造反,还敢骂我!”何平呵斥说:“丞相刚刚去世,尸骨未寒,你怎么就敢造反呢!”然后扬起鞭子指着四川的士兵说:“你们这些士兵,都是西川的人,西川有你们很多的父母妻儿,兄弟亲朋;丞相在世的时候,对你们可不薄,现在可不能帮助反贼,应该各自回家乡,等着领赏。”众军听了这话,大喊一声,一大半都散去了。魏延大怒,挥舞着刀,催马直冲向何平。何平挺着枪来迎战。没打几个回合,何平假装战败逃走,魏延在后面追赶。众军一起用弓弩射箭,魏延拨马往回跑。看到众军纷纷溃散,魏延更加生气了,拍马追上去,杀了几个人,但是也阻止不了众人逃跑;只有马岱带领的三百人没有动,魏延对马岱说:“你是真心帮我,事情成功之后,肯定不会亏待你。”于是就和马岱一起去追杀何平。何平带兵飞快地逃走了。魏延收拢残兵,和马岱商量说:“我们去投奔魏国,怎么样?”马岱说:“将军这话可太不明智了。大丈夫为什么不自己图谋霸业,却轻易地向别人屈膝投降呢?我看将军智勇双全,两川的人,谁能抵挡您呢?我发誓和将军先拿下汉中,然后再进攻西川。”
魏延特别高兴,就和马岱带兵直接去攻打南郑。姜维在南郑城上,看到魏延、马岱耀武扬威,像风一样拥过来。姜维急忙命令拉起吊桥。魏延、马岱大喊:“早点投降!”姜维让人请杨仪来商量说:“魏延很勇猛,又有马岱帮忙,虽然他们兵少,但是有什么办法能击退他们呢?”杨仪说:“丞相临终的时候,留下一个锦囊,嘱咐说:要是魏延造反,在临阵对敌的时候,才可以打开,里面就有斩杀魏延的计策。现在应该拿出来看看了。”于是拿出锦囊拆开看,上面写着:“等到和魏延对敌的时候,在马上才可以拆开。”姜维特别高兴地说:“既然丞相有这样的规定,长史您就拿着吧。我先带兵出城,摆好阵势,您就过来。”姜维披挂好盔甲,骑上马,提着枪,带着三千兵,打开城门,一起冲出去,战鼓敲得震天响,摆好阵势。姜维提着枪,站在军旗下面,大声大骂:“反贼魏延!丞相从来没有亏待过你,今天你为什么要造反呢?”魏延横着刀,勒住马说:“伯约(姜维字伯约),这和你没关系。只让杨仪来!”杨仪在军旗的影子里,拆开锦囊看,看完之后心里就有了主意。杨仪骑着马轻轻地出来,站在阵前,指着魏延笑着说:“丞相在世的时候,就知道你早晚会造反,让我防备着你,现在果然应验了他的话。你要是敢在马上连着叫三声谁敢杀我,那你就是真正的大丈夫,我就把汉中城献给你。”魏延大笑说:“杨仪你这个匹夫听着!要是孔明还活着,我还怕他三分;他现在已经死了,天下谁还敢和我作对?别说是叫三声,就是叫三万声,又有什么难的!”于是提着刀,勒住马,在马上大叫:“谁敢杀我?”一声还没叫完,脑后就有一个人厉声回答:“我敢杀你!”手起刀落,就把魏延斩于马下。众人都惊呆了。原来斩魏延的人,就是马岱。原来孔明临终的时候,给马岱传授了一个秘密计划,就等着魏延喊叫的时候,出其不意地把他斩杀;当天,杨仪看完锦囊里的计策,就知道马岱埋伏在那里了,所以就按照计划行事,果然把魏延给杀了。
董允还没来得及赶到南郑,马岱就已经把魏延杀了,然后和姜维合兵一处。杨仪写好表章连夜向后主奏报。后主下旨说:“既然已经明确了他的罪名,还是念在他以前的功劳,赐给他棺木下葬吧。”杨仪等人扶着孔明的灵柩到成都,后主带着文武官员,都穿着孝服,出城二十里去迎接。后主放声大哭。上到公卿大夫,下到山林百姓,男女老少,没有不哭的,哭声震天动地。后主命令把灵柩抬进城,停放在丞相府里。孔明的儿子诸葛瞻守孝。
后主回到朝廷,杨仪把自己绑起来请罪。后主让身边的大臣解开他的绳子说:“要不是你能按照丞相的遗命行事,灵柩什么时候才能回来,魏延又怎么能被消灭呢。大事能够保全,都是你的功劳啊。”于是加封杨仪为中军师。马岱有讨伐逆贼的功劳,就把魏延的爵位赐给他。杨仪呈上孔明的遗表。后主看完之后,大哭起来,下旨找地方安葬。费祎上奏说:“丞相临终的时候,命令葬在定军山,不用墙垣砖石,也不用任何祭物。”后主听从了他的话。选了本年十月的吉日,后主亲自送灵柩到定军山安葬。后主下诏书祭祀,给他的谥号是忠武侯;还下令在沔阳建立庙宇,四季都进行祭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