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弟于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烟火人家Ⅲ(462):这个干部,中,又是一年三月三,一弟于一,御书屋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周振杰刚刚走进城关镇党委的大院,便被一群人给围着了,他们大喊大叫着,乱哄哄地不知所云,听了好大一会,周振杰算是听清了,他们是老城东街、西街和王沟村的村民,抵抗上交公粮及夏季的统筹、提留款的。周振杰让跑过来的徐庆先把他们安排到那两棵大杉树下,等一会他们开个见面会,再说。
村民们听说换了干部,这位面相和善、年龄稍长的男人,接替王全旺当了镇党委书记,于是便又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怨恨起那个自以为是的王全旺来了,有人大骂道:“他要不是郑冠旦的女婿,会提拔得那么快?天天人五人六的,不干人事,你看看这个新来的周书记,多稳重,听说乡镇党委书记,人家都干十几年了,嘿,为民办实事的好官,都是这样的,提拔,难啊。”
或许官场向来如此吧,一旦上边派新官下来了,人们便会把好的、坏的、公的、私的、明亮的、黑暗的、见得人的、见不得人的、所有的愿望托付给他,便会把一切不如意的甩锅给旧官,于是推动着官场,如后浪推前浪般前进着,生生不息,至于拍到沙滩上的,毕竟是少数,也只好自认倒霉了。
简单的班子见面会很快便结束了,周振杰喊过后排坐着的陈洪恩和孙可孝来,问了声:“种地交公粮,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嘛,你们为什么不交公粮啊?”说着,指了指外边那群人。
陈洪恩笑了,说道:“种地交公粮,天经地义,可我们的老百姓无地可种啊,总不能让他们去买粮食来交公粮吧。”周振杰明白了,这三个村的耕地全部被城市建设征用了、租用了,成了城市居民,可他们的身份仍然是农民,国家下达的各项征收任务,一分不少,他们不愿意,就上访来了。
“这事,没有给县政府反映过?人家没了土地,怎么交公粮吗?干事,总得实事求是吧。”周振杰问着在座的干部,窗户外边的村民已经开始议论开了,小声说道:“这个干部,中,能为咱老百姓说话。”
徐庆笑了,回答道:“去年,王书记就向县政府打了两次报告,可县里都没有正式回答,搪塞说调整土地用途是上级的事,他们管不了,还有人说,这几个村虽说没地种了,可却给了他们占地工指标,他们挣了工资,更有人说,这些村老百姓的日子,比偏远的农村强多了,他们不交粮,对于偏远山区的农民,是一种不公。为此,王书记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递给了上级,说,他们这部分居民,失去了土地,身份还是农民,并没有受到城市居民的待遇,就连做生意,也受到了层层限制,发展集体经济也不能享受国营企业的同等政策。而且指明了说,他们做生意、当工人,都已经通过税收等形式,为国家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不能再交公粮及农村地区所下达的各项税费了。结果,同样是石沉大海,没了消息。”
周振杰不假思索地说了句:“全旺书记说得很好嘛,我们的老百姓,做生意的已经交过了税费,在工厂上班的,已经为国家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就是在家没活干的,不也没向国家伸手吗?你们三个给我听好了,你们村,还有多少耕地,就交多少公粮,其他的,抗了!”
周振杰的话,让在场的干部心里一惊,徐庆阻止的话还没有说出口,窗户外却传来了阵阵掌声,老百姓说,这个老干部,中!
隗镇是田县第二产粮大镇,今年风调雨顺,加上化肥的使用,群众的精耕细作,麦子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丰收,少数地块的亩产突破了800斤,这在隗镇历史上是少有的。隗镇粮管所五座大仓库全部打开了门,两列架子车、小推车排成了长长的交粮队伍,人们说着闲话,相互问候着,慢慢地向前移动着。前边,不时地传来争吵的声音,人们已经习惯了这种有关麦子除杂、除潮、品质的争吵,并没有太多人在意,因为,老百姓最终还是要屈服在粮店工作人员的标准之下的。
快中午的时候,王松芳终于把麦子从车子上卸下来,放到了秤上,一个验质员和王松芳开着玩笑:“王队长,我看你还是老革命啊,这革命工作干得好,以粮为纲,呵呵,你们寨上那些人啊,可都是用钱抵扣的,也不受这罪了。”
那人说着话,顺手把验尺捅进了王松芳的粮袋子里,又迅速的拔了出来,脸色立时变了,说道:“王队长,这,可不中,可不中,怎么能拿芽子麦上交给国家呢,不中,不中。你还是拉回去换好麦子吧,要不行的话,也学其他人,干脆交钱算了。这麦子,我可不敢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