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风序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33章 独自承担,摆烂后,李二求我当皇帝,和风序幕,御书屋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宫灯初上时,承天门外青砖地还凝着薄霜,太子步辇碾过御道的声音惊起了栖在宫墙金铃上的寒鸦。

李承乾淡黄锦袍上金线游龙在烛火下若隐若现,银冠缀着的东珠随着步辇轻晃,在夜幕中划出冷冽流光。

苏蝉儿怀里的小儿突然揪住她鬓间垂落的珍珠步摇,奶声喊着要看天上炸开的烟花。

\"蝉儿,何不择日奏请父皇,携稚子们往朱雀门观灯?\"

李承乾抚着长子柔软的发顶,三岁的李象正襟危坐的模样像极了他幼时临摹字帖的神态,\"让象儿厥儿见识长安不夜天的气象。\"

苏蝉儿腕间翡翠镯子碰着怀中扭动的李厥,婴孩咯咯笑着去抓母亲鬓边的金丝蝴蝶。

\"殿下上月不是才登楼赏过曲江池的冰嬉?妾瞧着朱雀门望楼的飞檐上,还结着前日的霜花呢。\"

话音未落,远处传来金吾卫换岗的铜钲声,惊得李厥缩进锦绣襁褓。

说话间紫帷马车已至丹墀下。

李恪蟒袍上的四爪金龙在灯笼映照下泛起冷光,扶阎琬下车时,腰间玉带钩不慎勾破车帘金线——正是三年前御赐的西域贡品。

七岁的李欣蹦跳着要去看宫墙根新扎的鳌山灯,被父亲一个眼神钉在原地。

\"皇兄这礼,倒比去年腊八赐的九连环更精巧。\"

李恪接过鎏金珐琅不倒翁,指腹摩挲底座阴刻的\"东宫\"篆印。

这物件他书房里已收着三个,每个肚皮上都描着不同的吉祥话。

李承乾笑而不语,袖中《劝农表》的桑麻香气混着龙涎香飘散。

他故意跛着脚往太极殿方向挪了半步,果然见李恪不得不放慢脚步。

青玉台阶上积雪未扫,倒映着李欣教两个弟弟堆小雪人的身影。

\"张少詹事这折子,倒比魏征当年《十渐疏》更辛辣三分。\"

李恪忽然驻足,羊皮纸在掌心攥出细响。奏章边角沾着茶渍,显然是太子批阅时溅上的君山银针——这种江南贡茶,今年只东宫分得半斤。

“那就好。等会儿进到太极殿之后,请内侍准备一枝笔,你也在这份奏书上署个名吧。”

李承乾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对此,李恪先是愣了一下,抬头看着兄长,接着又低头看了看手中的文字,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回应道:“这类事情,还是让皇兄独自承担荣耀比较好。”

说完,他就试图将奏折递还回去。

李承乾却摇了摇头拒绝了这一举动:“这份奏疏你先保管,再好好考虑考虑吧。”

听到这里,李恪顿时眉头紧锁,不明白兄长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李承乾的眼神掠过李恪,最终停留在李欣以及李象、李厥身上,低声说道:“三弟,你有没有想过再添个孩子?欣儿一个人会很寂寞的。

如果有任何疑虑,可以去找谢医令商量,他的医术非常高超,心地也不错。如果实在不放心,还有孙神医在。”

李恪瞬间愣住,不太明白李承乾这番话的意思。

谢季卿?

孙思邈?

李恪不由得皱起眉头,难道这件事已经被他知道了?

李承乾露出微笑,转身向两仪殿走去。

两仪殿前的青铜鹤炉腾起袅袅青烟,

李恪追着兄长的背影踏上丹墀时,瞥见苏蝉儿鬓边的金步摇正勾住阎琬披帛上的缠枝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丧尸来了,终于不用上班了

爱吃大大盘鸡

四合院:霸占采购科,我日入斗金

知止而有积

先婚后爱之军婚锁爱

咖啡不加盐

三国:多子多福,开局燕云十八骑

大糖诗仙

我不过作作妖,怎么就成了白月光

叁生三三

师姐师妹是一对?给你拆散咯!

栋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