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达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01章 跪着反省,大明皇孙:开局教朱元璋当皇帝,盛达,御书屋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如今局势却完全不同!

谁能想到倭国不仅藏有大量白银,更拥有土豆这般神奇的作物!

甚至,如朱政所言,还有其他更高产的作物!

这些收获足以让大明国力发生质变,重现汉唐辉煌指日可待!

此乃惠及千秋的大事!

老朱怎会坐视不理?

于是他决定,必须一举解决倭国问题,将土豆等珍稀作物据为己有!

为此,即便北方的蒙元暂且搁置,也在所不惜。

征伐倭国成为首要任务!

然而,国之大事关乎全局,绝不能草率行事。

虽决定开战,但如何进攻、战后治理,均需谨慎规划。

必须周全考虑所有因素,做好万全准备。

当下,老朱冷静下来,沉思片刻,眉头微皱道:

大明皇子朱政听闻倭寇挑衅,微微皱眉道:“这倭国胆敢与我大明抗衡,虽令人愤慨,却也并非全无依仗。”

他沉思片刻,继续说道:“倭国孤悬海外,与我大明相隔万里,还需渡海远征,实属不易。

元世祖忽必烈两度出征皆因风浪受阻,最终无功而返,此事仍需谨慎考量。”

朱政自信一笑:“祖父无需忧虑,我早已命郑和探明通往倭国的航线及出海的最佳时节,如今已胸有成竹。

有郑和引航,定能避开险阻,确保大军顺利抵达。”

听罢,朱元璋抚须点头:“好,好得很!孙儿深谋远虑,让祖父刮目相看。

之前只觉你派郑和出海不过是小事一桩,如今看来,却让我深感惭愧。”

朱元璋凝视朱政呈上的土豆,又想起探知倭国银矿之事,不禁感慨:“昔日只道海外荒蛮,今日方知这些不起眼的小国竟藏珍宝。

若非此次,我尚不知还有这般奇物。

或许日后,可多派遣使者探索,说不定还能发现更多宝贝。”

想到此处,朱元璋摇摇头,将思绪拉回正题:“不过眼下最紧要的是征伐倭国。

如今航线已通,接下来便是整顿内务。

召集文武官员,筹备粮草,训练水军,为远征做足准备。”

他目光坚定:“倭国虽远,但若要出征,一支精锐的水军不可或缺。

如今京营虽为大明精锐之师,却需专门组建水军,以应对海上战事。”

可让他们参与对北元的战斗,这并无问题。

然而一旦涉及出海作战,恐怕就力不从心了。

毕竟这些人多为北方人,单是水土不服和晕船就让人头疼。

除京营外,大明各地卫所的情况亦不容乐观。

即便是沿海设立、专为防范海盗倭寇的卫所军士,也只是驻守岸上,鲜有出海作战的经验。

再者,战船亦是一大难题。

当年定鼎天下时,太祖确实参与过水战,鄱阳湖一役奠定根基。

但那时他的战船本就数量少且体积小,精良战舰大多归陈友谅所有。

大战结束后,多数已损毁严重。

此后,太祖的注意力全放在防备北元上,水军建设基本停滞。

如今要远征倭国,不仅需重新招募工匠建造战船,水军也需要重组并加以严格训练。

否则贸然出征,恐将败绩连连。

太祖对此志在必得,绝不容许半点失误。

因此,必须慎重行事。

不过,太祖对此倒未过分焦虑。

以大明国力,这些问题终能解决,只需花费时间即可。

真正困扰他的是攻下倭国后的后续事宜。

虽然他对倭国的高产作物如土豆极为重视,但既然已动兵,石见银山的宝藏岂能错过?

如此一来,需长期派驻军队镇守,派遣官员管理,同时防备倭人反扑。

更重要的是,倭国与大明隔海相望,交通不便,支援不易。

诸多问题纷至沓来,令人颇为困扰。

此时,老朱将现状告知朱政。

稍作停顿,他带着几分试探意味问道:

“政儿,你觉得战后应如何处置倭国?”

“移民!”

朱政毫不犹豫地答道:

“既然已费力征战,何不干脆将其国土纳入版图?开拓疆域,改革地方制度,归入大明管辖岂不更好?

这方法简单易行,只需移民即可!

将我国百姓迁往倭国,虽然故土难舍,但若给予优厚政策,想必能顺利实现。

至于倭人原住民,只留女子,其余或杀或迁至内地。

如此一来,爷爷所忧的后续管理难题,不是迎刃而解了吗?”

老朱听罢,眼中顿时闪烁异彩!

谁不想扩张疆土?

既已开战,为何不直接占领?

只是关于移民之事……

想到这里,他又有些犹豫地说道:

“若全杀倒也省事,但迁来国内,路途遥远,耗资巨大。

再说,我们何必留着这些蛮夷?

不如全杀干净算了,我等无需顾忌太多。

哼,我命硬得很,**爷爷怕是也奈何不了!”

“爷爷此言差矣!”

朱政听后微微一笑。

接着,见老朱疑惑不解,他缓缓说道:

“在我看来,这些蛮夷并非毫无价值。

他们其实有可用之处!

比如我国修路、建城池、治水、治河等劳役,都可交由他们承担。

我朝子民珍贵,您不忍使唤,但这些外族却可以胜任。”

这些蛮夷与众不同,命贱如草芥,根本死不了似的。

“嗯?”

听到这话,老朱顿时茅塞顿开,思绪豁然开朗。

他捋着胡须连连点头笑道:

“很好,还是我儿聪明。”

……

倭寇虽是敌人,却意外地帮了不少忙,省去了大量征调百姓的麻烦,有助于积蓄民力。

“好主意!就这么办!”

对于朱政毫不怜惜倭寇的态度,老朱毫无异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九洲神纹

碳烤串烧

转职探险家,模拟Boss人生!

天胡四杠子

傅总别跪了,夫人直播闪婚了

疯麦

摊牌了我真是封号斗罗

昀瞳

顶罪五年出狱,断亲后我马甲满级逼疯全家

叶灵九

一人之上清黄庭

木石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