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击长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9章 兴学育才启民智,改革科举育英才,大明:反骨皇孙,老朱天天破防!,百舸击长空,御书屋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京城的一座宅院前,工匠们正忙碌地进行最后的装修工作。朱雄英站在院中,满意地看着即将竣工的建筑。这里将成为\"明德书院\",是他推动教育改革的第一步。

自从松江疫情、历法改革和冶金技术革新之后,朱雄英越发感到知识与技术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然而,当前的教育体系却难以培养出真正有用之才。科举制度虽已沿用数百年,却过分强调八股文章,考生们只需背诵四书五经,按部就班地写作,而非真正理解经文精髓和实际应用。

\"国之根本在教育,若不改革教育体系,我大明又何来栋梁之才?\"朱雄英心中暗想。

几日后,朱雄英觐见祖父朱元璋,详细阐述了自己的教育改革构想。

\"祖父,大明立国已有数十载,疆域广阔,百业待兴,然而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朱雄英恭敬地说道,\"孙儿认为,当务之急是改革教育体系,培养更多实用人才。\"

朱元璋捋着胡须,示意他继续。

\"传统教育过分强调四书五经,虽能培养忠诚之臣,却难以满足国家各领域发展的需要。孙儿建议创办新式书院,在传统经学基础上,增加算术、天文、地理、医学等实用学科。同时,改革科举制度,增加策论比重,减少八股文的桎梏,使人才选拔更加科学合理。\"

朱元璋听完,眼前一亮:\"雄英此言甚是。朕登基以来,一直苦于人才匮乏。你的这些建议,正是当下之急需。\"

他转向一旁的朱标:\"太子,你怎么看?\"

朱标欣然道:\"父皇,雄英的构想可谓远见卓识。如此改革,必将为我大明培养出更多实用人才,夯实国家根基。儿臣全力支持。\"

得到祖父和父亲的首肯,朱雄英立即着手实施改革计划。他首先在京城创办了\"明德书院\",作为教育改革的试验田。书院选址在城西一处环境幽静的区域,建筑布局既有传统书院的庄重肃穆,又加入了更多实用功能区,如实验室、图书馆、天文观测台等。

为了确保教学质量,朱雄英亲自参与设计教学内容。他打破了传统四书五经的单一教学模式,将课程分为几大类:经学类依然教授四书五经,但强调理解精髓而非死记硬背;实用类则包括算术、天文、地理、医学、农学等;而武术、音律等则作为辅助课程,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更重要的是,朱雄英从民间选拔了一批学识渊博、教学有方的学者担任教职,不拘一格用人才。其中不乏在各自领域有独到见解的\"异端人物\",如主张\"实学\"的王守仁,倡导\"格物致知\"的胡居仁等。

\"你们受聘于明德书院,不仅是一份荣耀,更是一份责任。\"朱雄英对新聘教师说道,\"你们肩负着培养国家栋梁的重任,望诸位不负所托,为我大明培养出真正有用之才。\"

为了让更多寒门子弟有机会接受教育,朱雄英设立了专门的助学基金,资助家境贫寒但资质优秀的学生。他亲自撰写招生简章,明确规定:\"不分贵贱,唯才是举;不论出身,惟德为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网游传奇:我有至尊VIP

炸鸡救汉堡

认亲归家后,相亲对象居然是前妻她姐?

物理大神

一觉醒来,我成修仙大能了

倚楼听风语

雪夜活埋后,我夺了假千金凤命

柠檬小丸子

天幕:刷短视频,嬴政得了MVP

北起北起

一人:拘灵遣将?亢金龙娘!

天梯守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