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民乱四起
唐唐小可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28章 民乱四起,大明:我,李善长,辞官不干了,唐唐小可爱,御书屋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诸位,我刘正德从小就是长在枫桥镇的,还能骗诸位不成?告诉你们,重修鱼鳞册与黄册,就是为了确定咱乡亲们的名下田产。”
“赵叔,您家里有水浇田七亩地,您村子里那张财主,有水浇田五十亩,您两家一年到头交的赋税,却是一样多的对不?”
满脸皱纹脸色黑红的老农户点了点头,有些木讷地说道。
“是啊,年年都是这么交的,我家有六口人,他家也有六口人,新政不还是要多交税么?”
“非也!非也!”刘正德挺直了腰杆子,道。
“今日咱县里面来了一位大人,直接从金陵国子监来到咱们这里的,人家受陛下圣命而来。”
“大人说得清楚明白,田地多的多缴纳赋税,田地少的少缴纳赋税,赵叔,以后那张财主家每年缴纳的赋税,就是您的七倍多!”
“还有,您田地少,缴纳的赋税会重新调整,不会像从前那般多了。”
啥?老农户赵叔浑浊的眼珠子慢慢地亮了。
“刘家老大,你说的是真的?还有这种好事儿?”
刘正德点了点头,环视四周。
“那可不?陛下金口玉言的还有假?诸位乡亲,再有几日,国子监的大人就会开始编纂黄册、鱼鳞册。”
“咱们枫桥镇人不能落下,我家,还有我叔伯兄弟家,会第一批参与黄册鱼鳞册的编纂!”
四周的百姓听了一阵窃窃私语。
“这事儿靠谱么?别上了鱼鳞册跟黄册,再加赋税?”
“咋可能?刘家老大这孩子读过书,又是咱们枫桥镇人,还能坑害咱们?”
“对对,而且他们刘家第一批配合京城来的大官编写那什么鱼册子,坏不了的。”
“我得赶紧回家跟当家的商量商量,这是好事,大事!”
……
河间府枫桥镇的事情,在大明各地不断上演,曾经那些摆烂的吏员,都为了成为乡官,拼命宣传新政。
就拿枫桥镇刘家来说,是家境殷实的家族,送儿子刘正德读书、当吏员。
当吏员为衙门办事,说出去很风光,但其中的辛酸只有他自己知晓。
吏员不比官员,在人家当官的面前低人一等,还看不到晋升的任何希望。
如今,朱元璋施恩于天下吏员,他刘正德终于有了成为官员的机会,即便那是个九品的乡官,也是官!
有了官职之后,刘家也算得上是“官宦之家”了,这是无比荣耀的大事!
别说推行“摊丁入亩”新政,他刘家要多缴纳赋税,就算是将家财割舍出去一半,刘家也不含糊!
新政的威力就在这里,让大明基层的士绅力量出现了分化,使得各地吏员无不尽力办事。
刘正德乃是本地人,他说的话自然有人相信。
由此,大明境内的新政,得以快速推行下去,从四月到七月份,两册编纂的速度惊人地快。
两册编纂进展顺利,朱元璋的心情格外的好,不过很快,又有新的麻烦出现了。
金陵,皇宫,武英殿。
“湖广、河南、山东、江西、福建五省,这个月陆续发生民乱,暴民冲击府衙,抗击两册编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