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圣上请旨
孟梦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向圣上请旨,落魄太子爷:你的女人我要了,孟梦鸭,御书屋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姜黎心中一紧,但仍叩头谢恩:“多谢父皇,儿臣等候父皇的旨意。”随后,姜黎缓缓退出大殿,而他的心却依旧牵挂着自己的请求,不知道最终能否如愿以偿地迎娶蒋兰西为太子妃。
万岁爷坐在龙椅之上,听闻太子姜黎的请求后,心念一动,思绪瞬间飘远。他想到了那华阳郡主,其家族在朝堂之上确实家世显赫,权倾一方。
万岁爷的眉头微微皱起,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他深知,若是应允了华阳郡主与太子的婚事,让其成为太子妃,以郡主家族的势力和影响力,恐怕会在朝堂之上引发一场难以预料的风波。
那华阳郡主的家族,在朝廷中根基深厚,门生故吏遍布。他们手中掌握着大量的权力和资源,若是郡主嫁与太子,这股庞大的势力必然会更加紧密地围绕在太子身边。如此一来,其他朝臣可能会感到不安和威胁,朝堂的平衡将会被打破,各方势力之间的争斗也会愈发激烈。
万岁爷在心中暗自思量,一旦朝堂陷入这种激烈的权力斗争,群臣之间勾心斗角,互相倾轧,必然会导致政务荒废,国家的治理也会陷入混乱。而那些心怀叵测之人,或许会趁机挑拨离间,煽动各方势力对抗朝廷,甚至可能会有人妄图谋权篡位,引发政变,这对于江山的稳固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而且,郡主家族的势力过大,也容易让太子产生过度依赖的心理,从而失去了自己独立判断和决策的能力。这样的太子,日后如何能够担当起治理国家的重任?如何能够应对来自各方的挑战和危机?
万岁爷不禁长叹一口气,他深知作为一国之君,必须要从全局出发,考虑到国家的长远利益和稳定。婚姻之事,在皇家从来都不仅仅是儿女私情,更是关系到朝廷权力的平衡和江山社稷的安危。
他的目光变得更加坚定,心中已经有了明确的想法。他绝对不能让这种可能危及江山稳固的事情发生,必须要谨慎地处理太子的婚事,选择一个既能让太子满意,又不会给朝堂带来动荡的女子。
想到这里,万岁爷的脸色逐渐缓和,他决定要找个合适的时机,与太子好好谈谈,让他明白自己的苦心和国家的大局为重。同时,也要想办法安抚华阳郡主及其家族,避免因此事而产生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
万岁爷坐在那象征着无上权威的龙椅上,思绪还沉浸在对朝堂局势的考量之中。在否决了华阳郡主与太子的联姻可能之后,他又想到太子提出的蒋家三女,心中不禁再次泛起思量。
万岁爷的目光变得悠远,仿佛能透过宫墙看到蒋家的门风家训。他回想起蒋家一直以来的表现,确实是忠厚老实,从不主动参与朝堂上那些尔虞我诈的权力争斗。蒋家历代为官,始终秉持着清正廉洁的作风,兢兢业业地为朝廷效力,对圣上的旨意也是忠心耿耿地执行,从无二话。
他们在官场中不争不抢,从不为了一官半职而不择手段,更不会为了谋取高位而结党营私。面对功劳,蒋家从不居功自傲;面对过错,蒋家也能勇于承担,绝不推诿塞责。这种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风格,在波谲云诡的朝堂中显得尤为可贵。
万岁爷深知,朝堂就如同一个复杂的棋局,各方势力相互牵制。而蒋家就像那棋盘上一颗稳定的棋子,不偏不倚,不被任何一方势力所左右。他们的存在,为朝廷的稳定和平衡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蒋家的子弟们,无论是在地方为官,还是在京城任职,都能恪守本分,尽心尽力为百姓谋福祉。他们不会为了迎合权贵而欺压百姓,也不会为了政绩而搞面子工程。蒋家所管辖的地方,往往是民风淳朴,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
而且,蒋家对待其他官员也是友善和睦,从不仗势欺人。在与其他家族的交往中,蒋家始终保持着谦逊低调的态度,不与人结怨,也不与人拉帮结派。这种正直、善良、本分的家风,使得蒋家在朝堂和民间都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想到这里,万岁爷的脸上不禁浮现出一丝满意的微笑。他觉得,若是太子能娶蒋家三女为妃,对于太子的成长和未来继承大统,或许是一件好事。蒋家的忠厚老实、不争不抢、不结党营私的品质,定能为皇室带来一股清流,也能为朝廷的稳定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万岁爷在心中有了决断之后,威严地说道:“来人,传唤太监提笔研墨拟圣旨。”
声音刚落,守在殿外的小太监便急匆匆地跑向太监总管的居所。此时,太监总管李公公正在自己的屋内小憩,听到这急切的脚步声和呼喊声,猛地睁开了双眼。
“李公公,万岁爷有旨,让您速速前往大殿,提笔研墨拟圣旨!”小太监气喘吁吁地说道。
李公公一听,不敢有丝毫怠慢,连忙起身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服饰,拿上惯用的毛笔和墨盒,跟着小太监一路小跑向大殿而去。
进入大殿,李公公恭敬地跪下,说道:“老奴参见万岁爷。”
万岁爷微微点头,说道:“起来吧,准备拟旨。”
李公公赶忙起身,走到书桌前,小心翼翼地铺开金黄的圣旨卷轴,轻轻地拿起一块上好的徽墨,放入砚台中,慢慢地加入清水,然后手持墨锭,顺时针缓缓研磨。他的动作轻柔而专注,墨汁在砚台中渐渐浓郁,散发出淡淡的墨香。
李公公仔细地调整着墨汁的浓度,确保书写时能够流畅而清晰。他的眼神专注而严肃,深知这圣旨的重要性,每一个字都关乎着朝廷的决策和无数人的命运。
准备好墨汁后,李公公又精心挑选了一支毛笔,轻轻在砚台边缘掭了掭笔锋,等待着万岁爷的口谕。
万岁爷坐在龙椅上,目光深邃,沉思片刻后,缓缓开口说道:“朕念道,尔等务必仔细记录,不得有误。”
李公公躬身应道:“老奴遵旨。”
随后,万岁爷一字一句地说出圣旨的内容,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李公公则全神贯注,运笔如飞,将万岁爷的旨意化作刚劲有力的文字书写在圣旨之上。每一个笔画都饱含着皇权的威严,每一个字都仿佛有着千钧之重。
随着时间的推移,圣旨渐渐成形,李公公的额头也冒出了细密的汗珠,但他的手依然稳定,不敢有丝毫的松懈和马虎。
终于,万岁爷说完了最后一句话,李公公停下笔,仔细检查了一遍圣旨上的内容,确认无误后,轻轻放下毛笔,再次跪地说道:“万岁爷,圣旨已拟好,请您过目。”
万岁爷微微起身,走下龙椅,来到书桌前,仔细审视着圣旨上的文字,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甚好,盖上玉玺,速速颁布。”
李公公连忙应是,将圣旨恭敬地呈给万岁爷盖上玉玺,然后交由专门的传旨太监,送往目的地。
另一边,华阳郡主身着一袭华丽的宫装,在宫女的簇拥下,仪态万千地朝着皇后的寝宫走去。她的脸上精心描绘着精致的妆容,眉如远黛,眼含秋水,朱唇微启,每一步都透着高贵与优雅。
华阳郡主的心情颇为复杂,此次前来拜见皇后姑母,她心中既有着对亲情的期待,又怀揣着一丝不安。因为她深知,自己的婚姻大事一直是家族关注的焦点,而在这宫廷之中,任何的决定都可能影响到她的未来。
终于来到了皇后的寝宫门前,门口的宫女见华阳郡主到来,连忙恭敬地行礼,然后轻声通报。得到允许后,华阳郡主轻提裙摆,缓缓踏入寝宫。
寝宫内,弥漫着淡淡的熏香,皇后正端坐在凤榻之上,一身凤袍彰显着她的尊贵地位。华阳郡主见到皇后,连忙上前几步,盈盈下拜:“华阳拜见姑母,愿姑母凤体安康。”
皇后微微一笑,伸手示意华阳郡主起身:“快起来吧,我的好孩子,到姑母身边来。”
华阳郡主起身,乖巧地走到皇后身旁坐下。皇后仔细端详着华阳郡主,眼中满是慈爱:“几日不见,我这侄女愈发出落得标致了。”
华阳郡主微微垂首,脸上泛起一抹红晕:“姑母过奖了,华阳能有今日,全赖姑母的关爱。”
皇后轻轻握住华阳郡主的手,语气变得有些沉重:“华阳啊,你可知道,姑母一直都在为你的未来操心。”
华阳郡主心中一紧,抬起头看向皇后,眼神中透着疑惑。
皇后继续说道:“如今这宫廷之中,局势复杂多变。你的婚姻之事,更是关系到家族的荣辱兴衰。”
华阳郡主咬了咬嘴唇,低声说道:“姑母,华阳明白。只是……”
皇后轻轻拍了拍华阳郡主的手:“姑母知道你心中所想。只是这儿女私情,在这宫廷之中,往往身不由己。”
华阳郡主的眼中闪过一丝失落:“姑母,难道华阳就不能自主选择自己的幸福吗?”
皇后叹了口气:“孩子,这宫廷中的婚姻,从来都不是单纯的两个人的事情。它涉及到权力的平衡,家族的利益。”
华阳郡主沉默不语,心中感到无比的迷茫和无奈。
皇后看着华阳郡主的神情,心中也有些不忍:“华阳,姑母会尽力为你争取一个好的归宿,但你也要做好心理准备,有些事情,并非我们所能完全掌控。”
华阳郡主微微点头,眼中含着泪花:“华阳多谢姑母。”
在这看似温馨的寝宫中,华阳郡主的未来充满了未知和变数。
华阳郡主坐在皇后身旁,双手紧紧绞着手中的丝帕,眼中满是急切与期待。她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说道:“姑母,华阳真心希望您能去求万岁爷姑父下旨,把华阳嫁给太子姜黎。”
皇后微微一怔,目光复杂地看着华阳郡主,轻轻叹了口气说道:“华阳啊,这婚姻之事,并非如此简单。”
华阳郡主的眼眶瞬间泛红,声音带着一丝哽咽:“姑母,华阳自幼便倾慕太子,心中唯有他一人。在这宫中,每次见到太子,华阳的心都如同小鹿乱撞。太子他英俊潇洒、才华出众,日后定能成为一代明君。华阳愿伴随他左右,为他分忧解难,做他的贤内助。”
皇后轻轻拍了拍华阳郡主的手,说道:“孩子,你的心思姑母明白。可这太子的婚事,关系到朝廷的大局,万岁爷自有他的考量。”
华阳郡主急切地抓住皇后的衣袖,说道:“姑母,难道华阳的一片真心就这般被无视吗?华阳自认为出身名门,才貌双全,定不会辱没了太子的名声。况且,我们家族也能为太子提供助力,这对他巩固地位难道不是好事吗?”
皇后皱了皱眉,说道:“华阳,你莫要这般心急。就算姑母去求万岁爷,也未必能如愿。如今万岁爷对太子妃的人选尚未有明确的表态,我们贸然行事,只怕会适得其反。”
华阳郡主泪水夺眶而出,说道:“姑母,华阳此生非太子不嫁。若不能与他共结连理,华阳宁愿常伴青灯古佛。”
皇后心疼地将华阳郡主拥入怀中,说道:“华阳,莫说这般赌气的话。姑母又何尝不想成全你,但此事需从长计议。我们要等待合适的时机,切不可鲁莽行事,以免触怒万岁爷。”
华阳郡主挣脱皇后的怀抱,坚定地说道:“姑母,求您了。只要您在万岁爷姑父面前多美言几句,说不定万岁爷姑父会改变主意的。”
皇后无奈地看着华阳郡主,说道:“华阳,姑母答应你,会找机会在万岁爷面前提及此事。但你也要做好心理准备,万一事与愿违,你可千万要想开些。”
华阳郡主破涕为笑,说道:“多谢姑母,只要姑母肯帮忙,华阳相信一定会成功的。”然而,皇后的心中却依旧充满了忧虑,她深知这其中的艰难与复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