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宛如大婚
孟梦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王宛如大婚,落魄太子爷:你的女人我要了,孟梦鸭,御书屋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当王太傅把告老还乡的想法告知家人后,王太傅的大儿子第一个站出来表示不同意。
就在王太傅与大儿子陷入僵持之时,二儿子站了出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父亲,我倒是觉得回乡挺好的。”他的声音不大,却在这略显紧张的氛围中清晰可闻。
王太傅和大儿子的目光都转向了他,二儿子略显局促地挠了挠头,继续说道:“大哥在京城有自己的事业和人脉,自然是有所不舍。但我自知才能平庸,在这京城也没什么大前途。如今朝堂局势复杂,各方势力争斗不休,一不小心就可能惹祸上身。我只求能保住性命,一家人平平安安地生活。”
他顿了顿,看了看父亲和大哥,接着说:“回到故乡,虽然生活可能没有京城这般繁华,但也少了许多勾心斗角和潜在的危险。我们可以过上简单而平静的日子,耕种田园,侍奉双亲,不也自在逍遥?”
大儿子皱了皱眉,说道:“二弟,你怎能如此没有志向?我们王家在京城多年,怎能轻易放弃?”
二儿子苦笑着回应:“大哥,并非我没有志向,而是我清楚自己的能力。在这京城,能人辈出,我处处碰壁,实在是心力交瘁。而且,每日都提心吊胆,生怕哪一天因为一点小事就招来祸端。这样的生活,即便富贵又如何?”
王太傅静静地听着二儿子的话,微微点头。二儿子又说道:“父亲一生清廉正直,为朝廷尽心尽力,但如今局势如此,不如归去。在故乡,我们可以重新开始,凭借我们的双手,也能过上安稳的日子。”
大儿子反驳道:“安稳?在京城,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孩子们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家族也能有更大的发展。回乡,就意味着放弃这一切。”
二儿子摇摇头说:“大哥,所谓的机会和发展,都伴随着巨大的风险。我们不能只看到眼前的繁华,而忽略了背后的危机。教育之事,回乡也并非没有办法,只要有心,孩子们一样可以学有所成。”
“而且,”二儿子的目光变得坚定起来,“一家人在一起,和和睦睦,比什么都重要。在京城,终日为了名利奔波,亲情都变得淡薄了。回到故乡,我们可以重拾那份温暖和亲情。”
说完,二儿子看向王太傅,眼中满是期待和支持。王太傅心中感慨万千,一方面是大儿子对京城的不舍和对家族前途的担忧,另一方面是二儿子对回乡的渴望和对平安生活的追求。
大儿子紧皱眉头,神色焦急,率先开口说道:“父亲,孩儿不能同意您告老还乡的想法。”他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
王太傅微微一怔,看着大儿子问道:“为何?”
大儿子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自己的情绪,说道:“父亲,您一生在朝堂和学府都备受尊崇,如今轻言放弃,实在可惜。且不说您多年的功绩和威望,单说我们家族在京城已打下的根基,若此时离开,多年的努力岂不付诸东流?”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孩儿在京城已经建立了一定的人脉和事业,若举家迁回故乡,一切都要重新开始,这其中的困难和不确定性难以估量。而且,京城的教育资源、商业机会都远非故乡可比,对于家族的发展和子孙后代的前途都至关重要。”
王太傅沉默不语,大儿子又接着说:“父亲,您常教导我们要坚守正道,为家族争光。如今您就这样离开,旁人会如何看待我们?会不会认为我们是在逃避什么?这对家族的声誉也会有影响啊。”
大儿子越说越激动,在书房里来回踱步:“再说了,父亲您在京城的地位,能够为我们遮风挡雨,提供诸多便利。一旦回到故乡,失去了这些优势,我们可能会面临诸多挑战和困境。”
看着大儿子急切的模样,王太傅缓缓说道:“儿啊,为父理解你的担忧。但朝堂的复杂和险恶,你并非全然知晓。为父不愿卷入那些无休止的权力争斗,只想求得一份安宁。”
大儿子急切地打断道:“父亲,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我们可以小心应对,未必一定要离开京城啊。”
王太傅轻轻摇了摇头,说道:“为父心意已决,这京城虽好,却非久留之地。回乡虽有诸多困难,但至少能过得心安。”
大儿子满脸的不甘心,说道:“父亲,您再好好想想,莫要如此仓促做决定。”
书房里陷入了一片沉默,父子二人各执己见,气氛变得紧张而压抑。
王太傅看着大儿子坚决反对的模样,心中不禁泛起一丝无奈和忧虑。他知道大儿子在京城的事业正处于上升期,对未来充满了期望和规划,自己告老还乡的决定无疑打乱了他的节奏。
“吾儿,为父明白你在京城的抱负和努力,也知晓你对家族未来的考量。但官场的风云变幻无常,人心险恶难测,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王太傅语重心长地说道。
大儿子停下踱步,望着王太傅,眼神中带着一丝倔强:“父亲,您一生光明磊落,何惧那些奸佞小人?我们只要小心谨慎,未必不能在这京城立足。而且,回乡之后,一切从头开始,其中艰辛您可想过?”
王太傅长叹一声:“为父一生历经风雨,见过太多因权力争斗而家破人亡的惨剧。如今只想远离这是非之地,让家族能平安顺遂。京城虽繁华,但其中的尔虞我诈实在让人心累。”
此时,一直默默在旁倾听的夫人开口了:“儿啊,你父亲的担忧不无道理。在这京城,看似风光无限,实则如履薄冰。回乡虽有困难,但一家人能团团圆圆、平平安安,不也是一种幸福吗?”
大儿子沉默不语,脸上的表情依旧凝重。王太傅接着说道:“吾儿,你在京城的人脉和事业固然重要,但家族的安宁和声誉更是重中之重。回乡之后,凭借我们的学识和努力,未必不能开辟一番新天地。”
大儿子抬起头,目光中透露出一丝迷茫:“父亲,可是孩儿实在不甘心就这样放弃多年的打拼成果。而且,回到故乡,人脉尽失,从头再来谈何容易?”
王太傅走到大儿子身旁,拍了拍他的肩膀:“孩子,人生总有起起落落,有时候退一步并非懦弱,而是为了更好地前行。故乡有我们的根,那里的人们淳朴善良,或许能给我们更多的温暖和支持。”
过了许久,大儿子终于缓缓开口:“父亲,母亲,容我再好好想想。”
夜已深,一家人各自怀着沉重的心思回到房间。王太傅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眠,他不知道大儿子最终能否理解并支持他的决定。而另一边,大儿子在房间里也是辗转反侧,内心不断权衡着利弊。
接下来的几天,家里的气氛依旧凝重。大儿子减少了外出的时间,常常一个人在书房沉思。王太傅也没有再催促他,只是默默地等待着。
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大儿子再次来到王太傅面前,神色坚定地说道:“父亲,经过这几日的思考,孩儿决定尊重您的决定。家族的安宁和和睦比什么都重要,我们一起回乡,重新开始。”王太傅听后,脸上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就在众人因告老还乡之事争论不休时,王太傅的夫人轻咳一声,缓缓说道:“老爷,妾身有个想法。既然如今局面如此复杂,咱们是否可以考虑将三女儿尽快嫁在京城。”
夫人的话音刚落,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她的身上。王太傅皱了皱眉,问道:“夫人何出此言?”
夫人理了理衣袖,神色略显凝重地说道:“老爷,您想想,咱们若是决定告老还乡,这一路上舟车劳顿不说,回到故乡一切都要重新开始,诸多艰辛难以预料。三女儿年纪也不小了,若能在京城寻得一门好亲事,嫁入一个可靠的人家,至少能有个安稳的归宿,不必跟着咱们回去受苦。”
王太傅沉思片刻,说道:“夫人,此事恐怕不妥。仓促之间为女儿安排婚事,未必能找到如意郎君可能误了她的终身幸福。”
夫人叹了口气,说道:“老爷,妾身又何尝不知?但如今形势紧迫,若不趁现在为女儿打算,一旦离开京城,她的婚事就更难办了。京城中的权贵人家众多,选择也多些。咱们可以精心挑选,为女儿觅得一位品行端正、家世良好的夫君,这样咱们也能放心。”
大儿子此时也开口道:“母亲所言不无道理。三妹在京城长大,习惯了这里的生活。若能嫁到京城的好人家,对她来说也是件好事。”
二儿子却反驳道:“大哥,怎能如此草率决定妹妹的终身大事?婚姻关乎妹妹的一生幸福,岂能只为了眼前的局势而匆忙行事?”
夫人看了看二儿子,说道:“我也并非不顾女儿的幸福,只是想为她寻一个更好的未来。在京城,她能享受到更好的生活条件,也能借助夫家的势力,免受一些风雨。”
王太傅依然有些犹豫:“夫人,此事还需从长计议。不能只为了我们的决定,而不顾女儿的意愿。”
夫人说道:“老爷,妾身自然明白。但时间紧迫,我们必须尽快行动起来。可以先挑选几家合适的人家,然后再问问女儿的想法。若是她实在不愿意,咱们再另做打算。”
这时,一直未说话的三女儿走进屋来,盈盈一拜,说道:“父亲母亲,哥哥们,女儿的婚事全凭父母做主。但女儿也希望能嫁得如意,不愿只为了家族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幸福。”
众人陷入了沉默,都在思考着如何才能为三女儿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解决办法。
房间里的气氛越发凝重,王太傅的夫人看着众人,眼神中透露出坚定:“老爷,咱们的女儿知书达理,样貌出众,在京城也算是名门闺秀。若能抓紧时间安排,定能找到一门好亲事。再者,若能与京城的权贵之家结亲,对咱们家族日后也能有所帮衬,哪怕咱们回乡,也能多一份保障。”
王太傅皱着眉头,来回踱步,心中纠结万分。他既心疼女儿,不愿她的婚姻成为家族利益的筹码,又明白夫人的考虑不无道理。
二儿子忍不住说道:“母亲,您不能只想着家族的利益,妹妹的幸福才是最重要的。若只为了一时的安稳,让妹妹嫁给一个她不喜欢的人,这会毁了她一生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