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送粮草过程
孟梦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押送粮草过程,落魄太子爷:你的女人我要了,孟梦鸭,御书屋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太子妃蒋兰西现在最头疼的就是如何让各位更有新鲜感。她坐在书房中,眉头紧锁,手中的书卷已经许久未曾翻动。窗外的阳光洒在她的脸上,却无法驱散她心头的阴霾。
蒋兰西深知,这太子府中的生活看似繁华,实则单调乏味。每日的诵读女戒、偶尔的宴会和祈福之行,时间久了,众人难免心生厌倦。尤其是最近,她能明显感觉到府中气氛的沉闷,各位侍妾们的笑容也不再如往昔那般真诚。
“究竟该如何是好?”蒋兰西轻揉太阳穴,陷入深深的思索。她想到或许可以组织一些才艺比赛,让各位侍妾展示自己的琴棋书画、歌舞技艺,既能增添乐趣,又能发掘大家的才华。但转念一想,这样的活动也许只能热闹一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蒋兰西站起身来,在书房中踱步。她又想到举办一些户外活动,比如骑马射箭、蹴鞠比赛。可这样的活动对于一些娇弱的侍妾来说,可能不太适合,而且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唉!”蒋兰西叹了口气,重新坐回椅子上。她的目光落在墙上的一幅山水画上,突然灵机一动,要不组织一次郊游,去郊外的山林中踏青、赏花、野餐?让大家亲近大自然,感受山水之间的宁静与美好。但很快,她又担忧起来,郊游需要考虑的事情众多,安全问题、饮食安排等等,稍有不慎,可能会适得其反。
蒋兰西感到无比的困惑和焦虑,她明白自己肩负着管理太子府后院的重任,必须要让各位侍妾们过得充实而快乐,这样才能保证府中的和谐安宁。可如今,似乎所有的想法都不够完美,无法达到她想要的效果。
这时,贴身丫鬟走了进来,看到太子妃一脸愁容,轻声问道:“太子妃,您这是为何事发愁?”
蒋兰西无奈地说道:“我在想如何能让府中的姐妹们更有新鲜感,不再觉得生活无趣,可思来想去,也没个好主意。”
丫鬟想了想,说道:“太子妃,要不咱们听听各位夫人侍妾们的想法?也许她们自己知道想要什么样的活动。”
蒋兰西眼睛一亮,觉得这或许是个办法。但随即又犹豫起来,若是让她们提想法,万一众人意见不合,又起争执该如何是好?
蒋兰西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她知道这件事情必须尽快解决,否则府中的沉闷气氛会越来越严重。可究竟该怎么做,才能既满足大家的需求,又能保持府中的秩序和稳定呢?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她的心头,让她倍感压力。
蒋兰西在书房中又思考了许久,最终还是决定先听听各位侍妾的想法。她吩咐丫鬟去将柳氏、吴氏、陈氏和孙氏等人请来。
不多时,众人便来到了书房。她们看到太子妃一脸凝重,心中都有些忐忑。
蒋兰西开门见山地说道:“今日请各位妹妹来,是想与你们商量一件事。本宫深知近来府中生活单调,大家都有些烦闷。所以想听听你们的想法,如何能让咱们这日子过得更有新意。”
柳氏率先开口:“太子妃,妾身觉得可以多举办些赏花宴,邀请其他府上的夫人小姐一同前来,既能交流感情,又能增添乐趣。”
吴氏紧接着说:“妾身认为可以请些先生来讲学,增长见识。”
陈氏撇撇嘴道:“讲学有什么意思,还不如举办些歌舞比赛呢。”
孙氏则轻声说道:“太子妃,妾身觉得可以组织大家一起做些慈善之事,比如施粥救济穷人,既能帮助他人,又能让我们的生活更有意义。”
众人各抒己见,一时间书房里热闹非凡。蒋兰西认真地听着,心中暗自思考着每个人的建议。
待众人说完,蒋兰西说道:“各位妹妹的想法都很好,不过有些活动实施起来可能会有难度。比如赏花宴,需要精心筹备,且邀请他人也需谨慎。歌舞比赛虽有趣,但也容易引起攀比和争斗。”
众人都沉默不语,等着太子妃拿主意。
蒋兰西顿了顿,继续说道:“本宫觉得,咱们可以将大家的想法综合一下。先举办一次慈善活动,让大家体会帮助他人的快乐。然后再请先生来讲学,丰富咱们的内在。至于赏花宴和歌舞比赛,可以在适当的时候举行。”
众人听了,都点头称是。
蒋兰西接着说:“不过,在举办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大家都要齐心协力,不可互生嫌隙。若是有人故意捣乱,本宫定不轻饶。”
众人齐声应道:“谨遵太子妃教诲。”
商议完毕,众人散去。蒋兰西靠在椅子上,长舒了一口气。但愿这些活动能让府中的生活有所改变,让大家都能过得开心满足。
接下来的日子里,太子府开始忙碌起来。筹备慈善活动、邀请先生讲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
在准备慈善活动时,柳氏和陈氏因为负责的事务产生了分歧,两人互不相让,差点吵了起来。蒋兰西得知后,立刻赶来调解,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让两人和解,共同完成了任务。
终于,慈善活动顺利举行,看到那些受助者感激的目光,大家的心中都充满了温暖和满足。
随后,先生的讲学也开始了。各位侍妾们认真听讲,学习知识,府中的氛围逐渐变得积极向上。
经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太子府中的生活不再单调沉闷,大家的关系也变得更加融洽。蒋兰西看着这一切,心中的烦恼终于渐渐消散。
太子府安定下来以后,一切都显得井井有条,府中的众人也都各安其分。然而,朝堂之上却是风云变幻。
这一日,太子在殿上正襟危坐,神色凝重。朝堂之上气氛肃穆,众大臣们皆低头不语。就在此时,皇帝的声音打破了这份沉寂:“如今江南遭受洪灾,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朕思来想去,决定将此次江南赈灾的重任交于太子。”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有的大臣面露担忧之色,有的则在私下交头接耳。太子心中一凛,他深知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也明白这是皇帝对他的考验和信任。
太子立刻起身,恭敬地行礼道:“儿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辱使命,救江南百姓于水火之中。”
皇帝微微点头,目光中饱含期许:“此次赈灾,事关重大。江南乃我朝富庶之地,如今受灾,民生凋敝。你需妥善安排救灾物资,安抚百姓,尽快恢复当地的生产生活秩序。”
太子郑重应道:“儿臣明白,定会谨慎行事,不敢有丝毫疏忽。”
下朝之后,太子回到书房,便开始着手准备赈灾事宜。他召集了一众谋士,共同商讨对策。
“江南路途遥远,运输救灾物资是个大问题。”一位谋士忧心忡忡地说道。
另一位谋士接着说:“而且当地官员的情况复杂,恐有贪墨救灾款项之人,需提前防范。”
太子眉头紧锁,思考着对策:“物资运输方面,需多派可靠之人押送,确保一路畅通无阻。至于当地官员,要派专人严查,一旦发现贪污腐败,严惩不贷。”
“可是,太子殿下,此次赈灾所需银两巨大,国库恐怕难以支撑。”又有谋士提出了难题。
太子沉思片刻,说道:“本宫会想办法从各方筹集资金,同时也要开源节流,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灾民身上。”
众人纷纷点头,对太子的决策表示赞同。
然而,事情远比想象中更加复杂。就在太子筹备赈灾的过程中,朝中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开始散播谣言,说太子借赈灾之名,中饱私囊。
听到这些谣言,太子心中气愤不已,但他明白此刻不能被谣言所扰,必须专注于赈灾之事。他一方面加快筹备进度,另一方面派人调查谣言的源头,准备在适当的时候予以反击。
在这艰难的时刻,太子府中的众人也纷纷表示支持。太子妃蒋兰西安慰太子:“殿下,您一心为民,上天定会护佑,定能顺利完成赈灾之任。”
柳氏、吴氏等人也表示愿意为赈灾出一份力。
太子深感责任重大,他知道,此次江南赈灾不仅关系着百姓的生死存亡,也关系着自己在朝中的威望和未来的皇位继承。无论如何,他都必须全力以赴,不辜负皇帝和百姓的期望。
太子妃蒋兰西得知太子即将前往江南赈灾,一刻也不敢耽误,赶忙喊来丫鬟给太子收拾行装。
“翠儿,快去把我的库房打开,将那几套质地优良的锦缎衣物取出来,给太子殿下备着。”太子妃神色焦急,一边吩咐着,一边在房间里来回踱步。
翠儿应了一声,匆匆忙忙地朝着库房跑去。太子妃又转身对另一个丫鬟兰儿说道:“兰儿,你去把针线盒拿来,我要亲自为太子殿下缝补几件里衣,路途遥远,可不能让殿下受了委屈。”
兰儿赶紧将针线盒双手奉上,太子妃坐下,拿起一件白色的里衣,仔细地检查着上面是否有破损的地方。
“这一路上风餐露宿的,得多准备些厚实的被褥。”太子妃自言自语道,又朝着门口的小丫鬟喊道:“去,把库房里新做的那几床蚕丝被找出来。”
小丫鬟领命而去,太子妃手中的针线不停,眉头微微皱起,心中满是对太子的担忧。
不一会儿,翠儿抱着一堆衣物回来了,累得气喘吁吁:“太子妃,衣物都取来了,您看看。”
太子妃放下手中的针线,起身仔细地翻看着那些衣物,不时地摇头:“这几件颜色太鲜艳了,不合适,重新去找几件素雅的。还有,记得把那件狐皮披风带上,江南湿气重,夜里冷。”
翠儿又急忙转身去重新挑选。
这时,兰儿说道:“太子妃,不如再给太子殿下多准备些常用的药材,以防万一。”
太子妃眼睛一亮:“你说得对,快去把府里的那些上好的药材都整理出来,还有,把上次皇上赏赐的那盒灵芝也带上。”
兰儿点头,匆匆去准备药材。
太子妃继续在房间里忙碌着,指挥着丫鬟们将各种物品一一整理好。“对了,把我前几日做的那些点心也装上,太子殿下爱吃。还有,把我为殿下求的平安符放在最显眼的地方。”
整个房间里一片忙碌,丫鬟们进进出出,脚步声和物品的碰撞声交织在一起。
终于,行装收拾得差不多了,太子妃看着满满当当的几个箱子,心中还是觉得不够周全。
“再去检查一遍,千万不能有遗漏的东西。”太子妃不放心地说道。
就在这时,太子走了进来,看到这忙碌的场景,心中感动:“兰西,辛苦你了。”
太子妃赶忙迎上去:“殿下,此去江南,路途遥远,妾身担心您照顾不好自己,所以多准备了些。”
太子握住太子妃的手:“有你在,我放心。”
太子妃的眼眶微微泛红,她知道,这一去,不知太子要面临多少艰难险阻,但她相信,太子一定能够圆满完成赈灾的重任,平安归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