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大唐科举改革,艺术生即将诞生
天使的画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69章 大唐科举改革,艺术生即将诞生,大唐:开局拯救小兕子,天使的画具,御书屋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个八十一门有些意思,居然是考文学,历史,哲学,算学,天文,地理,生物,化学。
刘君邛是学过中国文化史,但是对这些东西没有什么具体研究。
刘君邛继续说道:“陛下,微臣在此向陛下提出几点关于科举的考试的建议。”
李世民笑道:“好啊,你说。”
刘君邛面色凝重地说道:“科举考试本是为了大唐选拔真正的人才,其目的在于发掘有真才实学之人,不论其出身门第、贵贱高低,亦或所属师门如何。一旦踏入考场,他们便只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考生。既是考生,就应当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
李世民闻言,微微颔首,表示赞同,说道:“你所言极是,既然是考试,自然要有个名次之分,而这就需要确保公平公正。”
刘君邛接着说道:“然而,据我所知,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有些考生在考试之前便已声名远扬,而阅卷的考官们往往会对这些人另眼相待。更有甚者,一些考生会成为某些勋贵或世家的家臣,借此获得考官的特别关照。此外,还有些考生虽然专业问策方面表现平平,但因其字写得漂亮,也能得到考官的青睐。最为严重的是,有些考生竟然是考官的弟子,考官明知该考生是自己的门生,却仍然对其格外照顾。如此种种,岂有公平可言?”
李世民听完刘君邛所言,微微颔首,表示认同。他深知刘君邛所言不假,这些问题确实存在,且亟待解决。
此时,在场的许多官员们早已按捺不住内心的焦躁,开始低声咒骂起来。毕竟,刘君邛的话无疑是将他们的一些老底都给揭露了出来,这让他们感到十分尴尬和难堪。
李世民见状,并未责备这些官员,而是将目光转向刘君邛,询问道:“既然你已指出问题所在,那么可有相应的应对之策?”
刘君邛胸有成竹地回答道:“自然是有的。首先,便是糊名之法。”
“何为糊名?”李世民追问道。
刘君邛解释道:“所谓糊名,就是在考生的名字家眷信息之后,用纸张或布条将其名字密封起来。待到阅卷结束后,再将名字打开。如此一来,考官在阅卷时便无法得知考生的身份,从而避免了因个人关系而影响评分的情况发生。”
李世民听后,不禁喜上眉梢,笑道:“此法甚妙!如此甚好,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刘君邛接着说道:“其二,乃是誊抄之法。在糊名之后,我们可以安排一些可靠之人,将各卷子的内容逐一抄写下来。然后,将这些抄写好的卷子交给考官审阅。这样一来,即使考生通过字迹或暗号等方式来提醒考官,也难以得逞。”
李世民闻此,更是开怀大笑,赞道:“哈哈哈,好!此法甚佳!如此一来,便可最大限度地避免考官与考生相互串通作弊的情况发生了。好,糊名和誊抄这两种方法,日后所有的考试都必须采用。”
刘君邛道:“另外还要对每个考生的样貌,用臣的素描和写实画法,画像存档。”
一些大臣问道:“这又是为何?”
刘君邛笑道:“自然是为了防止有人冒名顶替,防止一些人学识不怎样,结果找人替考,最后的功名落到不学无术之人之手。”
众大臣闻言,纷纷点头称赞,而有些世家官员脸色极为不好看,他们家的几个纨绔,就是准备用这方法去让家中的几个读书人去替考,现在好了,还替考个锤子。
李世民大赞道:“好!君邛之言甚善,没想到绘画也能用到科举防止舞弊之上,朕听说你用绘画技法,在刑部帮助长安令找到了罪犯,还用绘画把已故之人生前的样貌复原了,可有此事?”
刘君邛答道:“确有此事。”
李世民点头道:“很好,既然绘画有这么大用途,那么可以再设一科,名为画科吧。”
刘君邛嘴巴直抽,特么的,自己这么一觉和,历史上的第一个艺术生恐怕用不了多久就要诞生了。
屈突盖和阎立本立即出来赞同,大呼圣明。
屈突盖赞成是因为他亲身的感受了绘画的作用,对他审案抓人实在是太有用了。
阎立本之所以赞成是因为李世民每次画画就找他一个人薅羊毛,特么的,老子理政的能力也很强吧。结果弄得全大唐都知道自己是个画画的。
有了一堆艺术生,那么自己也用不着把时间浪费到画画上面了,处理一下朝政不香吗?培养几个有才的后辈不爽吗?
每天都是画画画,画得老子都想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