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这是风车?
82年的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2章 这是风车?,做个不一样的种地小地主,82年的鱼,御书屋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32风车
在马坊镇上吃过午饭,李三一、秦淑兰一行人回双河镇的路上,太阳高悬头顶,正是中午,看到一些佃户用木桶从河边提水浇灌禾苗、辛苦劳作,不由的想起那首诗: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旁边的秦淑兰,听的入神。
“少爷还会作诗?”
“不会,只是偶然有感而发罢了。”李三一可不想说自己会,上一世的诗词早就还给书本了。
“那少爷给这诗起个名吧?”秦淑兰也没有在意,少爷灵光一闪,偶有所得,少爷每天读书,也算读书人,这算什么?
“嗯,既然是在看到农人辛苦劳作所得,就叫悯农吧!”
“嗯,不错。
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这首诗生动描绘了劳动的艰辛,农民劳作不易,粮食来之不易。诗中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两句通过特定场景展现出劳作的艰苦。有了这样的具体描写,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饱含深意的格言。
少爷大才,请受小女子一拜。”说着就拱起玉手,上下摆动。发出银铃般的女子娇笑声,秦淑兰也是大家闺秀出身,诗词做起来不容易,品鉴诗词还是会的,对有这样的少爷也是满心欢喜,一个少年地主竟然对伺候种地的农民如此看重,以后对自己一定不会差。回去后一定把这首诗裱起来,让所有人都知道少爷也是会作诗的读书人。
李三一也没有理会秦淑兰在那里的心理活动。
想着怎么才能减轻农人的劳动量。
想了一会,灵光一闪,不是有水车吗?虽然前世自己家没有用过,但是电视上看过呀!应该不难吧?大概有些印象,慢慢完善,再找些工匠,三个臭皮匠还顶一个诸葛亮。
说干就干,让人快速赶马车,回到李府,就进了书房,都没有注意秦淑兰也跟了进来。秦淑兰很是奇怪,少爷做了那首诗后就有点发傻,也不说话,嘴里还碎碎念着什么“水车”“工匠”什么的。到了府里就直接进书房了。
看书少爷在书桌上写写画画的,轻步走到门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