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握兵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1章 “三空”对“三光”,号外,千里握兵符,御书屋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王茂生笑吟吟地看过来:“你问他,看他怎么选。”
刘子魁已不是当初那个只想着扛枪打鬼子的懵懂少年,端起酒杯敬老洪和老卞:“抗日战场没有前线与后方之分,我们每一个人、每一项工作都是在抗击日寇的第一线,我把咱们铁道游击队的英勇事迹发表到报纸上,去鼓舞和发动更多群众拿起枪打鬼子。我现在坚信,一张报纸能抵十万兵!”
“十万兵啊,”老洪等人对视一眼顿生豪气,“少年好志气,我们敬你!”
……
两天后,王茂生和刘子魁回到沂蒙山区,发现周围村庄的炮楼里又换了生面孔,其中还多不少日本人。
敌工部的同志汇报情况,日军上万人的先头部队已驻扎到了周边几个县城,摆出了大举进攻的阵势。
实际上他们还不知道,这次大扫荡由日军中国派遣军总司令畑俊六亲自督战,日军驻山东的12军司令官土桥一次指挥,调动17、21、32师团,以及独立混成第5、6、10旅团各一部共计五万兵力。
其中,第32师团和独立混成第10旅团主力位于新泰、蒙阴、费县地区,17师团和33师团位于临沂地区,构成了对临沂、沂水、蒙阴三角地带的封锁线。随着多路多梯队的分进合击,已经对沂蒙山根据地形成了铁壁合围。
这是抗战以来,日军对山东根据地规模最大的一次扫荡。
整个沂蒙山区弥漫着山雨欲来的紧张气氛,连耳聋眼花的耄耋老人都知道鬼子又要来了,尽力帮着家人做着逃难准备。
所有壮劳力都在忙着连夜抢收庄稼,不管高粱、谷子还是玉米,成熟的收,欠熟的也得收。大家留足1个月的口粮,其余的全部藏匿起来,确保一粒粮食都不留给敌人。
八路军115师、山东分局和战工会联合下发了“反扫荡”的作战指导方针,要求主力部队为避敌锋芒避免无意义的损失,适时跳出日军包围圈发动袭击。师部和机关单位2000余名干部留守山区牵制敌军,配合老百姓实行坚壁清野,以搬空、藏空、躲空来应对敌人的烧光、杀光、抢光。
刘子魁养的几头猪还没到出栏的时候,不得不提前杀了取肉腌制,他不忍心看炊事班杀猪,跑去帮印刷所的同志干活,结果看到铅印机被拆成零件掩埋,哭得更伤心了。
他从地上捡起一枚遗落木活字,这是一个“党”字。
这个字平时使用频率很高,偏偏之前刘子魁运输的时候磨破夹袄弄丢了几颗,王茂生后来用硬木雕了十几个作替代。
他紧紧攥在掌心,忍不住回宣传部找王茂生告状:“你看看,活字都丢啦,这日子不过了吗?”
王茂生拿过来细细看了一会儿,安抚刘子魁的情绪:“印刷所的排字同志已经能自己铸造铅字了,这些旧的可能用不着或者不好用了,丢就丢吧,不打紧。”
“哼!”刘子魁拿回来放进口袋,“他们把机器都埋了,咱们报纸也要暂时停刊吗?”
“不,我们要坚持出报,理由我不再重复了,大家克服困难多背些油墨纸张,要把报纸当做对付敌人的重要武器!”
王茂生放下他那套老旧的油印机,交给刘子魁一个重要任务,把那个牛皮公文包藏到半山崖上去,鬼子进山后肯定会到处搜查,新挖的物资坑和山洞不太安全,把这个包单独隐藏比较稳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