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的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1章 新铁山,回大秦,请叫我龙哥,漂泊的雨,御书屋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而在这其中,不得不提到龙森这位极具创新思维之人。他精心绘制了众多农具的设计图纸,其中许多农具在后世人眼中或许极为寻常,但在当下却堪称神奇之物。就像那曲辕犁,它独特的结构设计极大地提高了耕作效率;还有那滚筒式脱粒机,让谷物脱离变得轻松快捷;再者如打米机和粉碎机,也给农产品的加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不过,由于这些先进的工具大多需要搭配大量的木质部件方能正常运作,为此,村里又顺势建起了一家木工厂,专门负责供应所需的木质器具。如此一来,两个工厂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着前锋村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
曾经,前锋村的村民们绝大多数都以耕作为生,过着传统的农耕生活。但随着金属加工厂和木工厂的兴起,大部分人不得不面临职业转型。那些头脑灵活、善于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人们纷纷投身到新的产业当中,努力适应这种变化。当然,也有一小部分人因自身能力有限,实在难以掌握新技能,只好依旧坚守在农业生产和运输岗位之上。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参与耕种的人数较以往减少了足足三分之二之多,但耕种的土地面积非但没有缩减,反倒还大幅增加了不少。究其原因,正是得益于所有耕种用的农具全都替换成了坚固耐用的铁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前锋村的农民们很可能成为这个时代里首批广泛使用铁制农具的先行者,引领着一场农业革命的浪潮。
目前,从铁山通往未来城的陆路修建工程正如火如荼地展开着。尽管这段路程仅仅只有六七十公里,虽然道路宽度仅为三四米左右,没有现代化工具,就是只建个毛坯路,预计整个修建过程需要耗费整整一年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心急如焚的龙森想要加快进度也是无计可施,毕竟缺乏现代化的工具和设备来大幅提高施工效率。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水路交通如今已经顺利开通。船厂那边更是传来喜讯——已有三条崭新的船只成功下水!从铁山到大江岸边的距离其实并不遥远,仅有短短三四公里而已。而且令人欣喜的是,这一段道路的铺设工作进展得异常迅速,很快便能够竣工并投入使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