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实验验证
桂花树m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93章 实验验证,卧底之爱:缅北的爱恨纠葛,桂花树m,御书屋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在城市边缘的地下科研基地,混凝土浇筑的通道蜿蜒如迷宫,第b-7号实验室的防爆门正缓缓升起。厚重的金属门板与轨道摩擦出刺耳声响,在寂静的走廊里回荡,仿佛巨兽苏醒前的低吼。这座深达地下三十米的建筑,墙壁由特制的量子屏蔽材料浇筑而成,能够隔绝外界一切电磁干扰,就连最先进的量子窃听设备也难以穿透分毫。此刻,实验室里的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拧出水来,研究团队成员们正紧锣密鼓地对新提出的量子防护方案展开一场至关重要的实验验证。
踏入实验室,映入眼帘的是如同科幻电影场景般的设备矩阵。中央矗立着一座三米高的圆柱形实验舱,舱体表面布满密密麻麻的光纤接口和量子传感器,幽蓝色的冷光在舱壁上流淌,仿佛一个沉睡的机械巨兽。舱体四周,六台量子计算机组成的矩阵正在高速运转,机柜的散热风扇发出低沉的嗡鸣,显示屏上不断跳动着由0和1组成的数据流,如同数字世界的脉搏。地面上纵横交错的线路如同神经网络,将整个实验室的设备紧密相连,空气中弥漫着电子元件特有的焦糊味和冷却液的淡淡清香。
团队负责人李明摘下防护眼镜,镜片上蒙着一层薄薄的雾气。他的白大褂口袋里露出半截能量棒包装纸,显示着他已经连续工作了近48小时。熬红的双眼下挂着浓重的黑眼圈,嘴角却依然紧抿成坚毅的直线。\"这次我们要尽可能模拟出最真实的犯罪场景,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细节。\"他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目光扫过操作台上二十余名团队成员。助手林薇迅速点头,纤细的指尖在全息操作面板上飞速滑动,启动了模拟环境的搭建程序。全息投影在空中勾勒出虚拟架构的轮廓,淡蓝色的光点如同星群般闪烁。
随着低沉的机械轰鸣声,实验舱内的空气开始扭曲,仿佛被无形的力量搅动。首先构建的是一个虚拟的金融机构场景:1:1还原的银行数据中心里,128台虚拟服务器整齐排列,每台都存储着超过十亿笔模拟金融交易数据。这些数据被编码成量子态信息,在虚拟网络中不断流转,模拟着真实世界中每秒上万次的资金往来。服务器阵列间的虚拟数据流如同金色的河流,在三维投影中奔腾不息,偶尔泛起的数据涟漪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
\"攻击准备就绪。\"技术骨干张华的声音从通讯器里传来,带着一丝紧张的兴奋。他正坐在隔壁的攻击模拟室,面前的屏幕上显示着复杂的量子操控界面。深灰色的操作面板上,各种参数在红色警告框中不断跳动,二十七个量子纠缠通道正在同步充能。随着他按下启动键,一道由量子纠缠态构建的虚拟攻击波,如同深海中的暗流,悄无声息地扑向实验舱内的虚拟数据中心。实验室的监测屏幕瞬间被红色警报填满,刺耳的蜂鸣声骤然响起,各种复杂的量子信号如潮水般涌现。
防护方案所构建的量子防护网络迅速做出反应,舱体表面的量子传感器全部亮起,形成一层闪烁的蓝色光盾。三重量子密钥分发系统同时启动,为每一组数据传输生成独一无二的加密密钥。量子密钥如同幽灵般在网络中穿梭,每个密钥的生成过程都伴随着量子态的随机坍缩,理论上能抵御任何暴力破解。然而,首次实验并不顺利。在攻击持续到第37秒时,监测屏上突然闪过一道刺目的白光,防护网络出现了0.3秒的信号中断。这个短暂的间隙,意味着在实际场景中,犯罪分子完全有可能抓住时机,窃取或篡改关键数据。
\"是密钥分发系统的同步协议出了问题!\"张华盯着回放数据,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他调出量子密钥传输的实时波形图,发现当攻击信号强度超过临界值时,密钥分发的量子纠缠态出现了概率性坍缩。团队成员们立刻围聚过来,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各种专业术语在空气中交织碰撞。\"纠缠态的退相干速度太快!试试引入量子纠错码!不行,这样会增加传输延迟!\"激烈的争论声中,李明蹲在地上,用马克笔在地板上快速书写着公式:\"我们需要在密钥分发算法中加入动态冗余机制,当主通道出现坍缩时,备用纠缠态立即补位。\"他的提议得到了众人的认同,但具体的算法实现却远比想象中复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