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洞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0章 叶参座讲课,百年家族:百战求生,古之洞天,御书屋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叶参座讲课
这天课间休息,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古之月身上,
他下意识地摩挲着皮带扣上那两个苍劲有力的“杀倭”二字。
这两个字仿佛带着沉甸甸的重量,让他的心中涌起一股豪迈之情。
就在这时,远处突然传来一阵汽车的轰鸣声。
古之月循声望去,只见三辆黑色的别克轿车正快速驶过操场的空地。
中间那辆车的车窗缓缓降下,一个身穿灰布军装的中年人面带微笑,正对着学员们挥手。
他胸前的赤色徽章在烈日的照耀下,宛如一团跳动的火焰,格外引人注目。
古之月的目光被这个中年人吸引住了,他不禁好奇地想知道这个人是谁。
然而,还没等他看清楚,张教育长突然出现在走廊上,大声喊道:
“明天的战术课提前两个小时!都给我把《孙子兵法》抄三遍!”
这突如其来的命令让学员们都有些措手不及,教室里顿时响起一片抱怨声。
古之月无奈地摇了摇头,心中暗暗叫苦。
此时,燥热的天气似乎也在呼应着学员们的心情,
食堂旁边的蚕豆苗在疾驰而过的车队带来的疾风中,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什么。
古之月的思绪忽然被拉回到刘卫士长临走前对他说的那句话:
“朝天门的水再浑,总能捞出真龙……”
教室里弥漫着一层呛人的旱烟味,让人感到有些窒息。
叶参座的粤语腔像煮开的老火汤一般醇厚,在这沉闷的氛围中显得格外突出。
他站在讲台后面,手指在地图上划过七亘村那条蜿蜒的山沟,粉笔灰簌簌地落在他洗得泛白的军装肩头。
“诸君请看,129 师刘师长的用兵之妙,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啊!
那日本鬼子自以为我军在伏击一次后便会迅速转移,
可刘师长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竟然在短短两日之内,于同一地点再次设下埋伏!”
古之月激动得猛地一拍桌子,
他那带有苏北口音的话语,就如同老棉鞋踩在雪地上一般,
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
“这一招真是绝啊!
那日本鬼子的脑袋瓜子,怕是被驴给踢了吧!”
邻座的徐天亮也不禁跟着大声喝彩,他那金陵话拖得老长,仿佛唱戏一般:
“乖乖隆地咚,这哪里是在打仗啊,分明就是在唱空城计嘛!”
两人的叫好声在教室里回荡,犹如洪钟大吕一般,
震得窗棂上的玻璃都开始微微摇晃起来。
然而,就在这一片叫好声中,突然间从后排传来了一声阴阳怪气的冷笑。
众人闻声看去,只见黄队长正抱着胳膊,满脸不屑地站了起来。
他那双皮靴在青砖地上用力一碾,发出一阵刺耳的声响,
仿佛是在对刘师长的战术表示极度的轻蔑。
黄队长冷笑着说道:
“叶参座如此推崇这游击战,
难道是忘记了咱们淞沪会战、武汉会战的百万雄师了吗?
正面战场才是抗日的中流砥柱,
这游击战不过是些疥癣之疾罢了,又怎能登得上大雅之堂呢?”
叶参座的手指如同被施了定身咒一般,死死地停留在地图上,
仿佛那地图上隐藏着什么重大秘密。
他缓缓转过身来,双眼之中,一道锐利的光芒如闪电般划过。
他慢慢地摘下那副老花镜,小心翼翼地用衣角擦拭着镜片,每一个动作都显得那么沉稳而庄重。
当他再次戴上眼镜时,那粤语腔调中竟蕴含着如钢针般的力道:
“黄队长,你可知道《孙子兵法》中有这样一句话,‘兵贵在胜,而不在久’?”
他的声音在教室里回荡,仿佛带着一种无形的压力,让所有人都不禁为之一震。
接着,他的语调变得越发激昂起来:
“淞沪会战打了整整三个月,武汉会战更是持续了四个月之久!
这期间,我们的伤亡有多少?失地又有多少?”
说到这里,叶参座突然猛地提高了声调,
手中的粉笔头如同炮弹一般,直直地砸向黑板上的“持久战”三个字。
只听得“砰”的一声脆响,那三个字瞬间被砸得粉碎,粉笔灰四散飞扬。
“打仗,可不是摆擂台,更不是比谁的块头大!”
叶参座的声音震耳欲聋,
“关键在于能不能杀敌制胜!
就拿七亘村伏击战来说,我们仅仅以数十人的伤亡,就击毙了四百多敌人!
这样的买卖,难道不比那种一味添油的战术要划算得多吗?”
此时的教室里,静得连墙角挂钟的滴答声都清晰可闻。
黄队长的脸色早已涨得如同猪肝一般,
他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愤怒,猛地向前跨出一步,
皮靴重重地磕在讲台沿上,发出“砰”的一声巨响。
“叶参座,你休要偷换概念!”
黄队长的声音同样高亢,
“日军的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又岂是我们这些游击队能够抗衡的?”
他像一头被激怒的雄狮,猛地抓起桌上的搪瓷缸,
“咕嘟”一声,仰头灌下一大口凉水,
然后重重地将搪瓷缸拍在桌子上,发出“砰”的一声巨响。
“依我看,游击战不过是逃跑主义的遮羞布罢了!”
他的声音震得窗户都似乎在微微颤动,
“我们应该和敌人正面交锋,而不是像老鼠一样东躲西藏!”
然而,叶参座却突然笑了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