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洞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9章 兵棋上的烽烟,百年家族:百战求生,古之洞天,御书屋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但却带着一种让人无法忽视的威严,
“但战争可不是靠骂娘就能打赢的!”
他的手指停在了地图上的某个位置,
继续说道:
“李长官把五十九军摆在河东,
就是要趁着鬼子渡河的时候来个半渡而击。
这可是孙子兵法里的老套路了,
关键就在于一个‘合’字。”
说到这里,张教育长突然猛地抬起头,
目光如炬,直直地盯着徐天亮,
那眼神就像是刺刀尖上的反光一般,锐利而冰冷。
“你说各部队各行其是,
好啊,那你倒是给老子说说,
到底哪支部队该听谁的?
川军、西北军、中央军,这些部队的装备和补给可是天差地别!
你凭什么让人家拿着杂牌军的命去给嫡系部队守防线?”
徐天亮嘴唇微张,似乎想要说些什么,
但最终却没有发出声音。
古之月凝视着他,注意到他的喉结微微颤动了一下,
仿佛有千言万语被硬生生地咽了回去。
与此同时,徐天亮眼中的火焰渐渐熄灭,
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灰蒙蒙的黯淡光芒。
教室里异常安静,
静得让人能够清晰地听到,
窗外梧桐树叶飘落在石阶上的轻微簌簌声。
不知是哪个同学的钢笔尖,
在纸张上不小心洇开了一个墨团,
那团黑色的墨渍缓缓地渗开,宛如一滩正在蔓延的鲜血。
张教育长的声音略微低沉了一些,
但却像一块被水浸湿的棉絮一样,
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的胸口。
“战争并不是一场赌气的游戏。”
他缓缓说道,“你们现在或许觉得兵棋推演只是一种儿戏,
但当有一天你们真正站在指挥台上,
手中紧握着数千名士兵的生死大权时,
你们就会明白,每一步棋都必须深思熟虑,精确到骨头缝里。”
说完,张教育长突然猛地转过身去,
面向黑板,手中的粉笔在黑板上发出“嘎吱”一声,断成了两截。
他毫不犹豫地在黑板上写下了“知己知彼”四个大字,
每个字都写得苍劲有力,
仿佛要将这四个字深深地刻进黑板里。
写完后,张教育长转过身来,目光再次落在徐天亮身上,
“徐天亮,你刚才提到的后勤、兵力、指挥等因素,
确实都是战争中的实际情况。
然而,我们中国人打仗,
从来都不是仅仅依靠这些就能取得胜利的。”
他转过身时,古之月看见他领口的将官领章上落着点粉笔灰,
突然想起上个月在操场看见他给学生示范拼刺刀,
五十岁的人了,动作还像杆标枪似的笔直。
\"说说吧,\"
张教育长敲了敲兵棋推演的沙盘,
\"如果让你指挥五十九军,你怎么打?\"
徐天亮瞪大了眼睛,
仿佛被眼前的沙盘景象定住了一般,一动不动。
他的目光紧紧地锁定在那排代表五十九军的蓝旗上,
仿佛要透过它们看到隐藏在背后的战争局势。
突然,他像是想到了什么重要的事情,
猛地蹲下身子,将手指放在沙盘上,
沿着襄河划出了一条弧线。
他的动作迅速而果断,
仿佛这个弧线是他早已深思熟虑过的。
“鬼子的主攻方向肯定是在枣阳,”
徐天亮的声音低沉而坚定,
“我们可以派出一小股部队在正面坚守,死死拖住他们,
然后把主力部队拉到侧翼。”
他的指尖停留在宜城附近,继续说道,
“这里的河道比较狭窄,鬼子的重炮无法通过,
只要我们能够卡住渡口,
就能将他们的补给线一举切断。”
然而,一旁的王建国却突然冷哼了一声,
表示对徐天亮的计划并不认同。
“说得倒是轻巧,”
他皱起眉头说道,
“侧翼既没有工事,
也没有援兵,拿什么去卡住渡口呢?”
面对王建国的质疑,
徐天亮并没有丝毫退缩,
他抬起头,直视着王建国的眼睛,眼中闪过一丝决绝。
“拿命去卡!”
他的声音不大,但却充满了力量,
“张将军去年在随枣会战中就是这么做的,
他率领着两个团在方家集硬是顶住了鬼子三天三夜的猛攻。”
徐天亮的手指在沙盘上的山地间划过,
仿佛在描绘着那场惨烈的战斗。
“只要我们能够坚持到援军到来,
就一定能够把鬼子包饺子,
让他们有来无回!”
教室里原本安静异常,突然间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吸气声,
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压抑着众人的情绪。
古之月的目光被吸引过去,
只见张教育长的嘴角微微动了一下,
眼中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赞许之色。
然而,就在这时,
徐天亮像是突然失去了所有的力气一般,
整个人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瘫坐在椅子上,
喃喃说道:
“可上面不会给咱们援兵的,
他们巴不得杂牌军全拼光呢。”
张教育长的脸色瞬间变得阴沉下来,
他手中的教鞭猛地敲击在课桌上,
发出“啪”的一声脆响,整个教室都为之一震。
“放屁!”
他怒喝道,
“你现在是军校学生,不是街头骂街的混混!
就算只有一个团,也要打出一个师的气势来!”
张教育长的声音在教室里回荡,
仿佛要将每个人的耳膜都震破。
他突然转过身去,面对黑板,
手中的粉笔在黑板上迅速划过,
留下了四个龙飞凤舞的大字——“必死则生”。
这四个字的墨迹力透纸背,
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力量。
“记住,战场上从来没有必输的仗
,只有不敢拼命的将!”
张教育长的话语如同一把重锤,
狠狠地敲在每个人的心上。
下课铃响起的时候,
夕阳的余晖正好洒在军事地图上,
将其染成了一片如血的红色。
古之月默默地收拾着自己的书本,
不经意间瞥见徐天亮正盯着黑板上的“必死则生”发呆,
他的手指在课桌上轻轻划动着,
似乎在勾勒一道看不见的防线。
窗外传来号兵吹晚点名的声音,
调子破破烂烂的,却带着股子倔强的狠劲,
像极了徐天亮刚才说话时的腔调。
谁也没有料到,仅仅半个月之后,
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如晴天霹雳般传来,
这个消息比他们所能想象到的最坏情况还要残酷得多。
张将军在南瓜店英勇牺牲,
五十九军几乎全军覆没,
而宜昌这座重要的城市最终也落入了敌人的手中。
古之月至今仍然清晰地记得那一天,
徐天亮一整天都沉默不语,
他只是静静地站在教室的墙边,凝视着墙上的中国地图,
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了那张地图。
他的手指不停地摩挲着地图上宜昌的位置,
似乎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来感受那座城市的存在,
又好像是在抚摸一道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
而张教育长则在那一天破天荒地在课堂上抽起了烟。
烟头在他手中明灭,烟雾缭绕中,
古之月看到老人的眼睛里有什么东西在晃动,
那是一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情绪,但却比任何时候都要明亮。
兵棋上的烽烟最终还是化作了现实中的炮火,
那些曾经被他们反复推演的红蓝小旗,
如今都成为了墓碑上的名字。
然而,就在那个春末的下午,
当粉笔灰在阳光里缓缓浮沉时,
古之月突然恍然大悟,
他们所推演的,从来都不是一场战役的胜负,
而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命运。
而是千万个像徐天亮、像张将军那样的中国人,
在绝境中如何咬碎钢牙,把\"必输\"两个字,写成了\"不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