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终始
00卡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章 终始,岳孙曰岐黄养生相声合集,00卡了,御书屋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终始新趣:针道开篇
小岳:亲爱的观众朋友们!今天我和老孙给大伙说段相声。最近我在家可发现了个稀罕玩意儿,翻出一本老书,叫《黄帝内经》,里头有个《终始》篇,看得我脑袋都大了,一个字儿都不明白!
老孙:哟!《黄帝内经》,那可是中医界的“圣经”,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你怎么突然研究起这书了?
小岳:我也是闲着没事儿瞎翻,开篇就说“凡刺之道,毕于终始,明知终始,五脏为纪,阴阳定矣”。老孙,你说这“刺”,难道是拿针扎人?
老孙:嘿!这说的正是中医针刺疗法。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针刺治病的关键,在于了解疾病的来龙去脉,以五脏为纲领,确定阴阳的盛衰。
小岳:(眼睛瞪得溜圆)啊?就这么高深?我想起有一次生病去医院,护士拿着针,跟拿飞镖似的,我吓得差点魂飞魄散。这中医扎针,不会也这么恐怖吧?
老孙:(抬手拍小岳脑袋)你呀,就会瞎联想!中医扎针可讲究了。就说这“明知终始”,医生得全面了解病人病情的发展过程,是一开始受了寒邪,还是后来体内生了热邪,这样才能准确治疗,不像你,看见针就腿肚子转筋。
小岳:(摸着头)得得得!照你这么说,这“五脏为纪”,难道是让五脏当纪律委员,管着身体各个部位?
老孙:(笑得前仰后合)你这脑洞也太大了!“五脏为纪”,是说以五脏为纲领。五脏就好比五个掌管不同区域的大将军,心主血脉,能让血液在身体里顺畅流动;肺主气,负责呼吸;肝主疏泄……只有了解它们的状态,才能准确判断病情。
小岳:嘿!这么一解释,我好像有点开窍了。这“阴阳定矣”,就是确定阴阳呗。可怎么确定呢?难道拿个阴阳仪量一量?
老孙:(无奈地摇头)你呀!人体本来就分阴阳,体表属阳,体内属阴;背部属阳,腹部属阴。医生通过观察病人的症状,比如是怕冷还是怕热,是面色潮红还是苍白,才能判断是阴虚还是阳虚,进而决定怎么扎针。
小岳:哦!原来如此。那我要是特别怕冷,是不是就是阳虚,得补阳?
老孙:理论上是这么回事。但中医讲究辩证论治,可不是一概而论的。你得找专业的中医大夫,通过望闻问切综合判断。说不定你怕冷,是因为体内湿气太重,阻碍了阳气的运行呢。
小岳:(感慨道)这中医扎针的学问可太深奥了!不像我以前想的那么简单。对了,这开篇讲了这些,后面是不是还有更厉害的?
老孙:那当然!后面还讲了针刺的手法、时机,以及怎么根据病人的身体状况调整治疗方案。你要是感兴趣,咱们下回接着聊。
小岳:行!下回我可得好好听。今天这一聊,我对中医扎针算是有了新认识。观众朋友们,你们是不是也涨知识了?
终始新趣:脉诊奥秘
小岳:上回听老孙讲《终始》篇,我回去又仔细琢磨了一番,发现里面还提到脉诊。老孙,这脉诊到底是怎么回事?
老孙:脉诊可是中医的拿手好戏!《终始》里说“少气者,脉口人迎俱少,而不称尺寸也”。就是通过摸脉,来判断病人的身体状况。
小岳:(一脸疑惑)摸脉?就这么简单?我平时也经常给自己摸脉,感觉跟心跳差不多。
老孙:(敲了敲小岳的手背)你那叫瞎摸!中医的脉诊复杂着呢。医生要摸寸、关、尺三个部位,感受脉象的快慢、强弱、沉浮。不同的脉象,代表着不同的病症。
小岳:(惊讶得合不拢嘴)这么讲究?那这“少气者,脉口人迎俱少”是什么意思?
老孙:脉口,也叫寸口,就在手腕这儿;人迎在颈部。少气,就是元气不足。当人元气不足的时候,脉口和人迎的脉象都会减弱,而且和正常的尺寸比例不相符。
小岳:(好奇地问)这医生得有多厉害,才能摸出这些门道?
老孙:这得靠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医学院的学生,光脉诊这门课就得学上好几年。而且不同的医生,对脉象的理解也会有差异。就好比画家画画,同样的风景,不同的画家画出来风格也不一样。
小岳:(点头表示认同)有道理!我听说还有滑脉、弦脉,这些都是啥意思?
老孙:滑脉就像珠子在盘子里轻快地滚动,流畅得很,一般孕妇或者体内有痰湿的人会出现这种脉象。弦脉呢,就像按在琴弦上,又直又长,常见于肝病患者。
小岳:(兴奋地跳起来)这么神奇!那我回去也练练,说不定能当半个中医。
老孙:(一盆冷水泼过去)你可别瞎练!脉诊得结合望闻问切综合判断。光会摸脉,就好比盲人摸象,很容易误诊。
小岳:(尴尬地挠挠头)也是!看来这中医学问太深了。对了,这脉诊和针刺有啥关系?
老孙:关系大了!通过脉诊,医生能判断病人气血的盛衰,从而决定针刺的手法和深度。气血旺盛的,针刺可以深一些;气血不足的,针刺就得浅一些。
小岳:(恍然大悟)原来如此!这《终始》篇真是个大宝库,每一句都藏着大学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