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兴松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9章 弹棉花,过去的五十年,郑兴松,御书屋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周永富讲完故事,本想说几句教育孩子们的话,可是却发现两个孩子早睡着了。
孩子们睡着了,他自己却睡不着了。
因为他讲的并不是故事,而是自己曾经的经历。
他又回忆起了那个年代的许多事来,一幕又一幕,大多都是一些痛苦的经历,他其实不愿去回忆那些事,甚至他大多时候都不愿提起。
但有的事,你越想忘记,它却总是会自己钻出来,而有的人和事,你想记住,它却总是变得越来越模糊。
父亲的的样子他都快记不清了,父亲去世时,他已经12岁了。他觉得自己应该不会忘记,也不该忘记,可是越想记起,父亲的身影总是越来越模糊。
周永富弹棉花虽然带了很多徒弟,其实他自己的水平也属于半吊子。
倒不是因为侄子杨怀玉藏拙,主要是杨怀玉的师傅没有把最重要的东西传给他。
手艺人对自己的手艺很重视,不会轻易外传。
主要是因为教会徒弟饿死师父,农村需求就那么一点大,供不起那么多手艺人。
所以只有到老了,他们干不动,才会把精髓教给自己认为品行、悟性都很好的人。
周永富前几年还在外面弹棉花,周云龙出生后,他才没有出去。
主要是家里又是老人,又是几个小孩,还有许多农活,龙秀英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
周永富弹棉花虽然手艺不精,但是快。
按原来的技术,两个人一天只能弹一床棉被。
先要搭好弹棉花的平台,然后把撕开的棉花一点一点弹蓬松。这一道程序很重要,要反复弹。直到变得半透明的蓬松状,弹得好的,透过棉花可以看见对面人的影子。
好的师傅,弹棉花时像是在演奏一首美妙的乐曲,声音优美而动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