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章 此“红娘”非彼红娘,红娘啼笑因缘,闪蝶,御书屋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故事的开篇,先从重温《西厢记》红娘剧情开始。
话说,唐宋时期,洛阳张珙(字君瑞)赴试,路经蒲东,入居古刹普救寺。偶遇故相崔珏之女莺莺,一见钟情。于是,主动向崔婢女红娘询问,遭其呵斥。
无巧不成书。当地驻军孙飞虎兵变,听闻莺莺貌美,围普救寺索要莺莺。莺莺之母崔夫人,情急之下,贴出告示,许能退兵者,以莺莺婚配之。
书生张珙信以为真,揭下告示,派高僧惠明,传书给友人白马将军杜确,引兵解围。
白马将军接书,迅速派兵解围。谁知,兵退后,崔夫人悔约。原因是觉得张生乃一介书生,与他们相府之家门不当户不对。崔夫人要求张生与莺莺,今后以兄妹相称。
书生张珙心瓦凉瓦凉的,求计红娘。红娘暗中帮助,使其给莺莺赋诗写意。
张生跳墙夜见莺莺,莺莺见到他,心中窃喜,但表面却责之。
张生羞愧难当,回寺庙,忧愤致病,一病不起。故事到这里有了反转。红娘忽引莺莺至,两人相见恨晚,私定终身,定情。
“世上就没有不透风的墙”,夫人得知,责挞红娘,红娘不甘示弱,反诘其失信。崔夫人羞愧难当,不得已,乃约张珙中试后成婚……
一部《西厢记》,记住了莺莺小姐的丫鬟红娘,巧言善辩,聪明伶俐又热心肠的红娘。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无数佳话流传。现实生活中,华夏大地的燕都,也有一位“红娘”。年轻时那也是貌美如花。如今虽说半老徐娘,那也是风姿不减当年。
这位红娘,大名念慈,不胖不瘦,一个小镇做题女,还是燕都师大的博士。说念慈是博士,周围人谁也不信。她平和低调,就像邻家大姐,笑眯眯的,平和淡雅,没有半点迂腐之相。
时不时受人之托,为周围的未婚男女牵个线、搭个桥。
她的热情和执着,有时就像燃烧的火焰,让周围人无法忽视。有时又像一股清泉石上流。有朋友称呼她,“闲人慈大姐”。更多朋友亲切的称呼她,红娘姐姐。
一来二去,叫的人多了,红娘姐姐成了念慈的昵称,慈大姐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把微信名改成,红娘姐姐。
她想法简单,这年头,谁不想平平安安,幸福生活?
话题再回到年轻人的姻缘上。
虽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可是,父母们头疼又怎样?如今的年轻人,主意不是一般的正啊!不婚不嫁不说,谁还把这句老话当回事呢?
随着身边大男大女越来越多。父母们真是上头。这年轻人,根本不往心里去。今儿成明儿不成。连一向热心的红娘也陷入了困惑和尴尬。
八零后的单身姑娘,第一代小皇帝,每天过得挺美。九零后的小伙,喜欢年轻的,当然看不上八零后的姐姐……真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怎一个阴差阳错?
年轻人们条件都那么高吗?介绍一对不成,再介绍一对还不成?前些年,红娘姐姐和朋友们,一起撮合几对姻缘。有两对的娃都要考大学了。
听人说,能介绍成三对以上的媒人,积德行善,有大功德。
也许,越有所求,反而无所得。奇怪的是,红娘姐姐期望的第三对,怎么也介绍不成了。
更令她困惑的是,近十年,她撮合了不下十对看似相合的年轻人,但没有一对能步入婚姻的殿堂。
有一对都见了双方父母,要谈婚论嫁了。小伙子着急结婚,女方想再等一等,心里吃不得热豆腐,结果,小伙子等不及,吹了!
有一对,也是双方父母满意,男孩也满意,女方结婚前又喜欢上了别人,到头来不了不之。
到底是男孩子善变,还是女孩子善变呢?真是搞不懂?
好事多磨,目瞪口呆。
冬至,也就是红娘姐姐的女儿,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劝她放弃这个行当,“妈,您就别再当那个什么公益红娘了。费力不讨好,还改变别人的因果,不太好。难得糊涂。具体我们不太懂,您自己慢慢悟!”
女儿是冬至那天生的,乳名冬至。
冬至从小就有自己对事情的独特看法和见解。
红娘姐姐瞪大了眼睛,“孩子怎么说话呢?妈妈是在做好事!成人之美!”
女儿不高兴了,嘟囔着嘴说:“您看看,撮合的那么多,成功的有几对?别再当红娘了,免得……介入别人因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