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88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4章 茅涡藏古韵,洞刻女娲情。 众志传薪火,遗风岁月鸣。,山外吹来的风,天涯88,御书屋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咱们这群庄稼汉,平日里手上的茧子厚得像铜钱,可此刻,心里头那热乎劲儿、那股子认真劲儿,可不比人家城里来的专家少。咱们想着啊,得把这些个宝贝疙瘩里的故事,用咱庄稼人的大白话,掰碎了,嚼烂了,再一点点地给娃娃们讲,让他们听了心里头能热乎起来,跟那洞里的石头一样,经年累月,越品越有味儿。
老李头,咱村里有名的 “故事篓子”,他拍着胸脯,声音洪亮地说:“这奶奶洞啊,就像咱家的老井,里头藏着的都是祖祖辈辈的念想。咱们得把它挖出来,晒晒太阳,让后辈们也知道,咱脚下这片地,多厚实,多有故事!”
张婶子,一手好针线活在村里是出了名的,此刻也掺和进来了,她拿起一块布,比划着说:“咱们得把这些个学问,织进布里头,绣进鞋垫上,让孩子们走路都带着这股子文化味儿,走到哪儿都不忘根儿。”
就这样,咱们一群人,平日里只会土里刨食的手,如今也捧起了书本,跟着城里来的先生们学起了新本事,一笔一划地记着笔记,哪怕有些字写得歪歪扭扭,可那股子认真劲儿让人动容。就为了把奶奶洞里的那点子光亮,照进更多人的心宝子里,让这份传承,比地里的庄稼还长得茂盛!
在大伙的齐心协力下,村子里的学堂渐渐有了雏形。用木头和石头搭建的简易教室,虽然简陋,却充满了质朴的气息。教室里摆放着从奶奶洞附近捡来的形状奇特的石头,当作天然的教具。孩子们每天放学后,不再是像从前那样只知道疯玩,而是围坐在教室里,眼睛亮晶晶地听老李头讲故事。
老李头坐在一张破旧的椅子上,手里拿着一根木棍,指着墙上挂着的一幅画,画上是女娲补天的场景,他声情并茂地说:“孩子们,你们看,这就是女娲娘娘,当年天塌了个大口子,洪水泛滥,女娲娘娘为了拯救苍生,不辞辛劳地炼石补天,她的勇气和智慧,咱们得学……” 孩子们听得入神,不时提出一些天真无邪的问题。小柱子忍不住问道:“李爷爷,那女娲娘娘炼的石头,是不是像咱们村的石头一样硬啊?” 这话一出,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而村里的妇女们也没闲着,张婶子带着几个心灵手巧的姐妹,在院子里支起了绣架。她们把从书上、从专家那里学到的知识,用五彩的丝线绣在鞋垫上。绣着龙图腾的鞋垫,寓意着力量;绣着水波纹的鞋垫,象征着智慧。她们一边绣,一边交流着:“这鞋垫,可得绣精细点,孩子们穿上,不仅脚暖心更暖,还能时刻记住咱老祖宗的智慧。”
可就在一切都看似顺利的时候,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村里一些年轻人觉得,办学堂、搞传承,耽误了他们挣钱的时间。他们想着,还不如出去打工,多挣点钱来得实在。有几个年轻人甚至在村里嚷嚷着,要把奶奶洞开发成旅游景点,门票收得高高的,好赚大钱。
这一下,村里又炸开了锅。老人们坚决反对,他们说:“这奶奶洞是老祖宗留给咱们的宝贝,可不是用来赚钱的工具。要是为了钱,把它搞坏了,咱们咋对得起祖宗?” 年轻人则反驳道:“不赚钱,村子咋发展?咱们总不能一直这么穷下去吧。”
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阿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赶紧把大家召集到一起,说道:“大家都别吵了。咱们办学堂、搞传承,不是为了阻碍村子发展,而是为了让村子有更长远的未来。咱们可以把奶奶洞的文化和旅游结合起来,但不能只想着赚钱,得保护好它。咱们可以开发一些和奶奶洞文化相关的手工艺品,让游客带走,这样既能宣传文化,又能增加收入。而且,咱们村子环境这么好,还可以发展农家乐,让游客体验农村生活。”
阿强的话,让大家冷静了下来。经过一番商量,大家最终达成了共识。村子里的年轻人也明白了传承的重要性,纷纷加入到保护和宣传奶奶洞文化的队伍中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奶奶洞的故事” 越传越远,吸引了一些外地的游客前来参观。但乡亲们始终坚守着初心,游客们来了,他们热情地当起导游,讲述着洞中的故事,传播着老祖宗的智慧,不收一分钱。游客们被这份淳朴和执着感动,有的留下了书籍,有的捐赠了教学用品,都希望能为这份传承出一份力。
村子里的孩子们在这样的氛围中茁壮成长,他们带着老祖宗的智慧和勇气,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而茅山涡村的这份传承,也如同一棵参天大树,枝繁叶茂,生生不息,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绽放出耀眼的光芒,成为乡村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典范,激励着更多的人守护和传承那份珍贵的文化宝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