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格局重组
地铺稀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十章 格局重组,女主被兄弟三人轮流欺负的小说,地铺稀客,御书屋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隆安帝终于平静下来:“不无道理,不过,朕已执掌朝纲半年,宁寿宫已无法掣肘。”
刘桂生笑道:“陛下虽神器在握,然阳奉阴违者如过江之鲫,政令不出京师,考成法迄今不能推行全国,田亩清丈也仅完成畿辅之地,可知占据要职者多首鼠两端之辈?”
隆安帝又被勾起火气:“朕岂不知此辈宵小泛滥?然国家自有法度,不可无故汰换?”
“陛下英明,所以,北静王之乱,正是腾笼换鸟之机。且陛下挟平叛之威,正可大刀阔斧,优胜劣汰,培植心腹重臣。”
隆安帝眼前一亮,果然危中有机,祸福相依,点头道:“刘卿所言不无道理。”转头又发愁道:“可惜我朝八股取士,中式者精通义理,却无实务之能,清丈、治黄、治淮,皆束手无策,举步维艰。”
刘桂生听了,很想说可以找我养济院学塾要人,但想想,不必无端引起猜忌,遂献策道:“清丈、治黄等实务,均涉几何、物理等格物之学,若能在科考中加列格物,士子选官后,当可快速上手,不至贻误政事。”
隆安帝一听,眼前一亮,沉吟道:“卿首倡格物之学,朕闲暇之余亦曾涉猎,探究万物运行之理,阐发儒学天理之微,可谓相辅相成,此煌煌大道也,嗯,此事可交礼部详议。”
两人又商量了一下此次有功之臣的封赏,半年两次叛乱,隆安帝不安全感加剧,铁了心把京营牢牢掌握,他决定派沐风任京营节度使,侍卫亲军掌司陈子越升任侍卫亲军统领。
护军营指挥使高耀祖护驾有功,升护军营都督,封益亭侯,原都督廖胜外任山西总兵。
宁寿宫卫戍营都督王炳义任京营司马,孙绍祖外放辽东总兵,宁寿宫卫戍营副指挥使张隆升任都督。
对于宁寿宫这位,隆安帝颇不放心,他希望刘卿一不做二不休,干净利落了结,但他立志成为一代圣主,这种话说不出口,自然指望刘卿能揣摩上意。
可惜这位号称参悟天道的国师,却参不透“上意”。
不过,隆安帝也派了淮王府旧人,仪卫司典仗陆安之子陆浩任宁寿宫卫戍营副都督,替隆安帝看牢了。
体面也顾不得了。
龙禁尉指挥使罗玉录被撤职,昨晚上龙禁尉中了调虎离山计,跟那些高来高去的江湖豪客兜圈子,白白浪费宝贵的救驾时间。按刘桂生的推荐,翟士稆当上副指挥使,署理指挥使之职。
北静王一案再兴大狱,刑罚轻重,牵涉范围都有讲究,两人深感三法司缺少体己人,决定在审案前指定一些“法官”,刘桂生乘机推荐左佥都御史郑广为都御史,监察御史沈昱为大理寺少卿,还有当年那个帮忙出朝报的龚怀安龚翰林,也推他做了刑部右侍郎。
其他空出来的位置,隆安帝也安排了一些心腹。
另外,昨日的义民也给隆安帝留下深刻印象,他提拔吴昀为五城兵马司副指挥使,小五、闷三儿等人也皆有封赏。
……
今天的朝报直到巳时三刻才发出,将昨晚北静王叛乱经过详细叙述一番,突出了北静王、忠靖侯等人无君无父、不忠不义、鹰视狼顾、两面三刀、擅动刀兵、残民以逞的暴行,赞扬了平叛将士忠君爱民、奋不顾身、英勇无畏的品质,以及隆安帝与国师沉着冷静、英勇、机智的平叛行动,显示当今圣上英明神武,国师洞烛机先,君臣相得,盛世可期。
除了平叛经过,朝报也揭了几个重犯的老底,北静王首当其冲,此人背地里强取豪夺,表面却乐善好施,以民之膏血装点续命,又结交江湖匪类,为其暴行提供庇护,令人目眦欲裂。
朝报还翻出其好男风之旧闻,且非攻乃受,古道失禁非止一次云云。
忠靖侯史鼎早年乃京城四纨绔之一,日日只知眠花宿柳,声色犬马,曾因争风吃醋打死蜀东富商,却不了了之。其子史岩松有乃父之风,强取豪夺,逼死保定知府之侄,被审计署投入大牢。
建极殿大学士卢琼,自诩理学名臣,清廉刚正,实则贪财好色,年过六旬仍纳两名及笄娇女为妾,亦曾扣晋商盐引五十万斤索贿,更曾售卖一些转运使、巡盐御史之职。
都察院都御史高阳,为人虚伪峻刻,其女遭夫婿殴打后逃脱,为闾巷恶少所污,高阳逼女自尽,而其早年进京赶考,为山贼所获,屈身事贼,执子侄礼,寻机逃脱。
……
这些奇闻异事,权贵秘辛,极大满足了京师百姓的八卦欲,而朝报跟随各地格物分社的设立,开设分销渠道,影响逐渐遍及大周天下。
与此同时,另一件炸裂之事正在内阁讨论。
“史公,科举自有定制,儒学乃大周根基,岂可擅动?”顾延儒有些急切。
“未动圣人之学,只是加考格物。”史朝恩老神在在。他算看明白了,跟国师作对的,有一个算一个,都没有好下场。
丁修口不择言道:“史公何苦自欺欺人,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今邪说横行,若再入科考,则儒学式微,道统动摇,你我皆千古罪人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