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暴力补仓
地铺稀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七十三章 暴力补仓,女主被兄弟三人轮流欺负的小说,地铺稀客,御书屋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能取得丰硕成果,离不开吴克鼎的积极配合,每一次吴知府的真诚悔过和坦白,朝报上都大书特书,赞扬他深明大义,国师要为他请功,今后只需罚没财产,免了斧钺加身之苦,亦不必流放。
甚至有人传言,吴知府已经被放出来了。
吴克鼎此时有苦难言,他知道自己在士林官场已经彻底废了,人人对他侧目而视。
好在国师请他当了顾问,还当上朝报特约记者。
他对官吏贪腐手法,还有本地缙绅之间盘根错节的关系了如指掌,给审计署调查员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建议,也给朝报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做了几日,得心应手,竟焕发第二春,被抄家的悲哀竟淡了不少。
审计署和朝报形势不错。养济院也有进展,齐鲁养济院成立,赤兔马车等养济院产品也要在此处铺货。此外,学塾也在筹备。
张良鹤勘察了临清地形,对铁路规划已有初步方案,发现临清工房主事刘忠是个有实才的,把他吸纳为齐鲁交通局知事,有了他的协助,交通局和制造局也步入正轨。
刘桂生又在临清盘桓几日,督促方芝龙案的查办及养济院及审计署的运作,严令署理知府游金贵全力配合。
同时帮他们打发各方说情、掣肘,甚至威胁。
这段时间,方芝龙的后台慢慢浮出水面,他的大女儿乃西平王妃,本人又与礼部侍郎范增曾是秋闱同年,这些日子,方家后台一一出来站台,表示方芝龙已成废人,不必深究,否则,大家脸上须不好看。
他不露面,那些人已开始对傅名山、张良鹤暗下黑手,或者推诿拖延。
刘桂生没有避而不见,避免尴尬的想法,他不在乎得罪这些盘根错节的贪腐利益共同体,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是翻天覆地的变革,不可能和风细雨。
他先把几个阳奉阴违的,以共犯名义投入大牢,又斩了几个胥吏,训诫了几个主官,这才扭转了风气。
对于西平郡王和范增派来的管家,他严厉警告不得插手,否则以同案论处,两个管家本就底气不足,此时慑于国师威势,腿肚子抽筋,慌忙退下。
乾清宫南书房。
隆安帝正在批阅奏折,左右是毓妃萧婷与静妃方玉容。两人都是藕荷色纱裙,婀娜窈窕,仙姿玉貌,如一对天界下凡的姐妹花。
懿妃怀孕后,隆安帝都让她们在旁伺候笔墨,晚上也一同侍寝,那滋味……,皇帝的快乐你想象不到。
这两日他却有些焦躁,毓静二妃皆知皇帝这是等着国师的奏报呢。
刚批了十几份奏章,隆安帝就冷声问门口的周坤:“周伴伴,国师的奏报可到了?”
周坤苦着脸道:“皇爷,咱家这几日都让人在奏事处盯着呢,一有国师奏报立即送到大内,保准误不了一刻。”
心里腹诽刘桂生不早写奏报,指不定游山玩水花天酒地耽搁了,又羡慕人家这圣眷之隆,实打实乃大周第一人。
其实他对刘桂生在齐鲁的所作所为略知一二,京师一些豪族显贵曾求他在圣上面前分说一二,但他亲见隆安帝对国师的眷顾,哪敢开口?
隆安帝冷笑道:“奏事处颟顸拖沓非止一日,考成之时倒是要记上一笔。”
正在此时,一个掌宫处的随堂小内监飞奔而来,嘴里喊道:“国师奏报,国师奏报。”
其后还跟着一个内监,手捧小冰鉴,亦步亦趋,小心翼翼,却也跑得不慢。
隆安帝一听,“腾”地站起来,喊道:“快呈上来。”
周坤赶紧接过密匣交给隆安帝,还有一盒冰鉴放在紫檀桌案上。
隆安帝迫不及待展开奏报阅览,见地方高门大户为非作歹,竟以脑髓为食,气得冷哼道:“衣冠禽兽,公卿巨贼。”
又见官仓掏空,竟以烧仓掩盖,更是咬牙切齿。
后见国师以雷霆手段,锁拿方芝龙、吴克鼎,捣毁榆树湾水寨,涤荡官场,又剿灭白莲教总坛,不禁拍案叫绝:“国师实乃朝廷柱石,大周管乐。”
当然,奏报末尾,刘桂生也提及齐鲁铁路开发规划,以及预计获得的收入,还有方芝龙案查抄百万两资财,更让隆安帝眉开眼笑,交通局,制造局开到哪,都有朕的一份,而惩墨吏以充府库,更在整肃朝纲之余,缓解国用压力。
看了国师奏报,如痛饮琼浆玉液,一边思考着让御史巡查天下官仓,将考成落到实处,一边让周坤去热了养生粥。
吃完养生粥,身上暖烘烘,四肢百骸无不舒坦,看着毓静二妃,更觉肌肤莹白如玉,光艳照人,便命她们一起去候仙楼,白昼办大事,仙楼里放不少冰块,倒也不怕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