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苍茫穹原与永恒帝国的千年血契
望月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章 苍茫穹原与永恒帝国的千年血契,男秘书胸大喂奶H双性,望月铃,御书屋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一、地理之锁:草原与疆界的生死博弈
永恒大陆的北境被一条天然的界限切割成截然不同的文明形态。南部是永恒帝国精耕细作的农田与城池,北部则是绵延万里的苍茫穹原——这片被上古神灵以风与霜雕刻出的草原,地形如波浪般起伏,夏季牧草可淹没战马,冬季积雪能吞没整支军队。南部边界地带,帝国第三任皇帝乾武曾以青铜箭矢在地图上划出五千里的征服线,将这片草原则命名为\"风州\"与\"雪州\",但游牧民族的马蹄始终在长城以北回荡。
苍茫穹原的生态决定了其居民的生存法则。草原部落以迁徙为血脉,马匹是他们流动的城池,羊群是移动的粮仓。每当冬季牧草枯竭,游牧骑兵便如蝗群般掠过边境,劫掠帝国的粮仓与牲畜。帝国则将农耕文明的稳固性转化为军事优势:在乾武时期,帝国工程师将南部草原的冻土层夯入石块,筑起三千里\"龙骨长城\",城墙每隔百里便嵌入一座军事堡垒,形成锁住草原的钢铁脊椎。但长城并非单纯的防御工事——其内部暗藏粮仓、兵工厂与驿站网络,战时可将补给在十日内输送至任何一处烽火台。
二、乾武铁腕:血火铸疆的征服史诗
乾武二十三年春,帝国远征军的青铜战甲在草原上碾出第一条征服轨迹。皇帝亲自率领十万重装步兵与三万骑兵,以\"犁庭战术\"摧毁游牧部落根基:士兵将带火的箭矢射入牧民帐篷,战马践踏尚未成熟的麦田,甚至掘开河流改道淹没草场。这场持续七年的战争被史官称为\"草原剃刀行动\",帝国最终将边界向北推进五千里,设立风州与雪州,并强制迁徙十万农夫在此屯田。
但帝国的胜利并非毫无代价。游牧民族在战败后并未消亡,反而形成更紧密的部落联盟。乾武三十一年冬,草原各部在\"狼王\"巴图的统领下,以三万骑兵夜袭长城。他们利用积雪掩盖马蹄声,攀越长城西侧未设防的山谷,焚烧了七座军事堡垒。这场突袭迫使帝国重新调整防御体系:在长城以北增设九十八处\"鹰眼哨站\",每个哨站配备五百士兵与二十架巨型弩炮,形成辐射整个边疆的监视网络。
三、长城脊梁:钢铁与血肉的防御哲学
帝国的防御工程学在千年征战中逐渐演化出精密体系。龙骨长城并非单一城墙,而是由三重防御层构成:外层是十米高的夯土墙,中层嵌入青铜钉与倒刺陷阱,内层则是可供士兵快速移动的石制通道。每隔三十里,长城便隆起一座\"玄武堡\",堡内可驻守三千士兵,地下仓库储存足够支撑两年的粮草与箭矢。更关键的是,帝国在长城沿线埋设\"地听器\"——以陶罐与铜管构成的地下声波系统,能提前侦测到三十里外的骑兵震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