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匡山》李白
墨灵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别匡山》李白,岁月诗痕:那些触动心灵的歌赋,墨灵析,御书屋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晓峰如画碧参差,藤影风摇拂槛垂。
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
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
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 对匡山美景的喜爱:诗的开篇“晓峰如画碧参差,藤影风摇拂槛垂”,描绘了匡山早晨如画的美景,山峰碧绿错落有致,藤影随风摇曳,生动展现出匡山景色的清幽秀丽,透露出诗人对匡山美景的由衷喜爱。
- 对匡山生活的留恋:“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写出了诗人在匡山时常与犬相伴漫步野径,傍晚带着樵夫一同归来的惬意生活,体现出诗人对这种宁静闲适生活的留恋。“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进一步描绘了匡山的隐居生活场景,看云的游客倚靠着啼猿的树,洗钵的僧人来到失鹤池边,营造出一种静谧、闲适的氛围,更增添了诗人对匡山生活的不舍之情。
- 对未来的壮志豪情:尽管匡山景色优美,生活惬意,但诗人在尾联“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表明自己不会留恋这清幽之境,因为已决心将自己的文才武艺奉献给圣明的时代,体现出诗人渴望走出匡山,投身社会,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壮志豪情。
创作背景
《别匡山》创作于开元十二年(724年),是24岁的李白离开读书十载的匡山书院时所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