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七十二首·其二十一》李白
墨灵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古风七十二首·其二十一》李白,岁月诗痕:那些触动心灵的歌赋,墨灵析,御书屋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古风·其二十一》李白
郢客吟白雪,遗响飞青天。
徒劳歌此曲,举世谁为传。
试为巴人唱,和者乃数千。
吞声何足道,叹息空凄然。
赏析
以“郢客吟白雪”引出曲高和寡
- “郢客吟白雪,遗响飞青天。”诗的开头描绘了一位郢都的客人吟唱《白雪》这样高雅的歌曲,其歌声的余响仿佛能直飞青天,形象地展现出《白雪》曲调的高雅与美妙,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音乐意境。
- “徒劳歌此曲,举世谁为传。”然而,这位郢客尽管歌声动人,却只是徒劳地吟唱,因为在这世上没有人能将这首高雅的歌曲传承下去。此句点明了高雅艺术在现实中面临的困境,即曲高和寡,无人赏识与传承,表达出一种无奈与悲哀。
对比“巴人”之歌,凸显困境
- “试为巴人唱,和者乃数千。”诗人接着假设,如果演唱通俗的《下里巴人》之歌,会有数千人跟着唱和。通过将高雅的《白雪》与通俗的《巴人》进行鲜明对比,强烈地突出了高雅艺术不被大众接受,而通俗艺术却广受欢迎的现实状况。
- “吞声何足道,叹息空凄然。”面对这种情况,那些高雅艺术的创作者或传承者只能忍气吞声,这种无奈又能向谁诉说呢?诗人只能徒然地叹息,心中充满了凄凉之感。这两句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高雅艺术遭受冷落的悲愤和惋惜之情。
整首诗通过“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对比,深刻地反映了高雅艺术在当时社会不被重视的现实,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现象的不满与无奈,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高雅文化价值的坚守和对知音难觅的感慨,展现出李白诗歌对社会文化现象的深刻思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