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七十二首·其六十七》李白
墨灵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古风七十二首·其六十七》李白,岁月诗痕:那些触动心灵的歌赋,墨灵析,御书屋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古风·其六十七》李白
燕臣昔恸哭,五月飞秋霜。
庶女号苍天,震风击齐堂。
精诚有所感,造化为悲伤。
而我竟何辜,远身金殿旁。
赏析
运用典故,引入主题
- “燕臣昔恸哭,五月飞秋霜。庶女号苍天,震风击齐堂。”诗人开篇连用两个典故。“燕臣恸哭”指战国时燕国臣子邹衍尽忠却被燕王囚禁,他仰天痛哭,时值五月,竟天降秋霜;“庶女号天”说的是齐国一寡妇受冤,仰天呼号,结果狂风震撼齐国宫殿。这两个典故都讲述了无辜之人遭受冤屈,以赤诚之心感动天地的故事。李白借这些典故,为诗歌奠定了一种冤屈悲愤的情感基调,引出下文对自身境遇的感慨。
强调精诚感动天地
- “精诚有所感,造化为悲伤。”这两句是对前文典故的总结,指出只要人怀着精诚之心,连天地造化都会为之悲伤。诗人强调了这种至真至诚的情感力量,暗示即便身处困境,真诚也能引发外界的强烈反应,同时也为自己的遭遇鸣不平,认为自己同样怀有赤诚之心,却遭受不公正待遇。
抒发自身冤屈之情
- “而我竟何辜,远身金殿旁。”诗人笔锋一转,由典故过渡到自身,发出“我究竟有何罪过,却被远远地驱逐出金殿旁”的悲愤质问。“竟何辜”突出诗人对自己遭受排挤、远离朝廷的不解与委屈,“远身金殿旁”表明他被迫离开政治中心,无法施展抱负的无奈与痛苦,直接抒发了内心深处的冤屈和愤懑之情,表达了对自身不公正遭遇的强烈不满。
整首诗通过巧妙运用典故,先营造出冤屈悲愤的氛围,再过渡到自身,深刻地表达了李白因遭受不公正对待而产生的冤屈和愤懑,体现了他对自身才华未得施展、被朝廷疏远的不满,展现了李白诗歌直抒胸臆、情感激昂的风格特点。
创作背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