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四首·其一》杜甫
墨灵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绝句四首·其一》杜甫,岁月诗痕:那些触动心灵的歌赋,墨灵析,御书屋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却背村。
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
赏析
描绘居所周边的田园景致:诗的前两句“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却背村”,描绘了草堂西边竹笋生长,诗人需另开门户;堑沟北边种植的花椒树,背对着村庄。这两句通过对草堂周边竹笋、花椒树等植物的描写,展现出一幅宁静而独特的田园景象,体现了杜甫对生活环境细致入微的观察,同时营造出一种清幽、闲适的氛围。
传达人际交往与生活期待:后两句“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诗人提及等到梅子成熟时,希望能与朱老一同品尝;面对高高的松树,打算与阮生一起谈论。这里通过对与友人相处场景的设想,表达出诗人对质朴、真挚人际交往的向往,以及在宁静生活中与友人共享美好时光、谈天论道的期待,从侧面反映出杜甫在经历动荡后对安宁、和谐生活的追求。整首诗风格清新自然,从生活场景入手,在描绘自然之景与人际交往中,展现出诗人内心对平和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创作背景
个人经历
草堂生活的安稳与惬意:经历了安史之乱带来的颠沛流离,杜甫终于在成都浣花溪畔搭建草堂,获得了相对安稳的生活。在这段时期,他能够有精力去关注身边的生活细节与自然景物。诗中对草堂周边竹笋生长、花椒树布局的描写,正是这种安稳生活下细致观察的体现,反映出他对这来之不易的宁静生活的珍惜与享受,为诗歌奠定了闲适的基调。
人际交往与情感需求:在成都,杜甫结识了一些朋友,如诗中提到的朱老和阮生。远离了战乱纷争,在相对安定的环境中,他更加珍视与友人之间的情谊,渴望与朋友共同分享生活中的点滴美好。“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体现出他对与友人相聚、交流的期待,反映出其对真挚情感和温暖人际关系的需求。这种对友情的重视和对交流的渴望,与他此前动荡岁月中人际交往的不稳定形成鲜明对比,成为诗歌创作的情感来源之一。
社会环境
安史之乱后的社会创伤:尽管杜甫在成都暂得安宁,但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巨大创伤仍历历在目。这场持续多年的战乱使得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百姓流离失所,国家动荡不安。杜甫虽身处草堂,却心系天下,深知国家和人民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种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创作,即便在描绘美好闲适的生活场景时,内心深处或许也隐藏着对国家命运的担忧。然而,在这首诗中,他选择将笔触聚焦于眼前的生活点滴和与友人的情谊,以一种相对轻松的方式来慰藉自己和读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