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铺稀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七十六章 书香龌龊,红楼大国师,地铺稀客,御书屋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金陵,钟山书院。

钟山书院是江南第一书院,文华荟萃之地,天地灵气所钟,历届科考,不管秋闱春闱,书院都斩获颇丰,两年前的江南解元也出自钟山书院。

故该书院历来为南方士子推崇,可谓炙手可热,在江南士林享有崇高威望,可执江南舆论之牛耳。

书院山长赵麒翔,乃江左文宗,士林领袖,一向受读书人敬仰,每升坛讲学,士子奔走相告,以为儒林盛事。

此时他正坐在楠木雕花窗棂下,苏作柏木四屉回纹踏茶桌前,喝着君山银针,品茗读书。

却听长子赵耀湘“啪”地一声将朝报扔在桌上道:“胥吏贱籍,岂可让读书人充任?士子执贱役,长此以往,尊卑不分,纲常扫地,大周与蛮夷有何分别?”

赵麒翔扫了他一眼,淡然道:“今上宠信方士,奇技淫巧大行其道,似欲以格物取代圣贤之学,江南士子人心浮动。”

赵耀湘急道:“父亲,如此倒行逆施,吾辈难道听之任之?父亲曾言,吾辈读圣贤书,乃为匡时济世,行圣人大道,以复三代之治,岂能让妖道为所欲为?”

赵麒翔想了想,摇摇头道:“刘氏非寻常方士,其深知温水煮青蛙之理,局地部署,称量天下,稳步推进,胥吏新法也只在江南一地试点。又深知物议之重,办朝报以导引人心,其心机之深,余遍览史书而未见。”

“那我们难道要束手待毙?父亲何必妄自菲薄,我钟山书院的劝世报也已刊行,未尝不能与其打擂台,以父亲之浩然之气,我钟山书院之士林声望,必可拨乱反正,重现清明。”

赵麒翔却想起刚才在朝报看到的“三代之治,镜花水月”一文,所谓三代之治并无明证,亦可能是古人臆想,何况即使为真,此后二千余年,历朝历代皆心心念念效法三代,却从未再现盛景,可知所谓三代已不可重现于今世。

此诛心之论,偏偏无法反驳。

何况朝报价格低廉,到处铺卖,茶肆、书铺、酒楼、客栈、码头……,甚至城隍庙都有,若不识字,还雇有专人读报,在黎庶黔首之中影响巨大,其势已成,极难颠覆。

刘桂生也没想到金陵缙绅眼光也如此敏锐,居然知道办报在舆论场打擂台,而且高门大户,勋贵缙绅竟有合流之势。

好在养济院在金陵这种大城早有朝报、格物社布局,各项操作借鉴京师,已有良好基础。

此时刘桂生正在金陵驿馆听取傅名山的汇报。

自濠州事了,钦差仪仗转入金陵,刘桂生难得安定下来,再不需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无双终于可以在旁边照顾他的起居。

前几日两江节度使王锡章、金陵知府丰泰来访,极力请求刘桂生住到节度使衙门后院,方便金陵官宦请益关照,都被刘桂生拒绝。

金陵乃江南首善之地,公卿缙绅、高门大户云集,关系错综复杂,眼线众多,他们对于钦差的态度不明朗,刘桂生不想一举一动都暴露在他们眼皮底下。

他坚持住驿馆。

这几日无双已把后堂收拾得干干净净,此时酸枝木盘常纹书案光洁如琥珀,阳光透过楠木雕花窗棂洒在书案上,散出柔和的光晕。

刘桂生在无双伺候沐浴更衣后,身穿天青色得罗道袍,头戴南华巾,形容俊雅飘逸,正靠在红木太师椅上查阅劝世报。

这份劝世报可以说是儒教机关报,世情百态的消息几乎没有,有少量衙门或朝廷邸报内容,更多的是阐述儒家治世理想。

人人接受圣贤教化,各安其位,各守伦理纲常,忠孝礼义,天下何愁不能大治。

刘桂生评估了一番,这份劝世报很难被基层百姓接受,但对官绅和那些读书人颇有影响力,不仅理念接近,而且不少当世大儒在报上撰文。

傅名山道:“钟山书院有学田一千二百余亩,赵麒翔名下田产不多,不过他出身江宁望族,衣食无忧,书院常受官绅豪族捐助,钱粮不缺。”

刘桂生沉吟道:“查一下赵氏家族有什么侵吞民田之类的劣迹。”

傅名山道:“江宁赵家修桥补路,捐资助学,素有贤名,恐不易突破。”

刘桂生道:“那就再查查那些书院捐助人。”

傅名山犹疑道:“钟山书院地位尊崇,地方豪绅皆以捐资为荣,若有劣迹,赵山长便会婉拒。”

刘桂生笑道:“世间道貌岸然,欺世盗名之辈不知凡几,一个书院又岂能查证彻底?另外,查阅书院毕业学子资料,看看有否贪贿误国之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星铁:开局变身阿古茹奥特曼

莫比书生

逆天修仙血影崛起

喜欢木盐树的白纯

综武:我文弱书生,众夫人身怀绝

来清酒半壶

变身清冷校花,学习贴贴两不误

带来笑容

谍战:我拒绝别人就爆奖励

油炸西红柿

特战兵王

逆水行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