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上任(十)
爱吃炸香芋丝的姬瑶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1章 上任(十),抗日峰火之铁血川军团,爱吃炸香芋丝的姬瑶花,御书屋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走,去他家!”李国栋大手一挥,带着人马不停蹄地奔赴唐城家中。推开门,一番搜寻后,地下室的暗格被发现,里面整齐码放着1万多块大洋,黄澄澄的金条格外扎眼,还有色泽上乘的布料、精美绝伦的玉器 。“这家伙,真是来者不拒,什么都敢收。”李国栋皱着眉头,满脸厌恶。唐城老家在外地,家中并无其他人,这倒方便了搜查工作。
很快,李国栋依照流程,将搜出的财物一一封存,赶忙押送到杨峰所在的临时驻地——县署。
县署冷冷清清,原本人就不多的工作人员,一听说局势有变,早跑得没影了。剩下那几个还是唐城临时招来的,杨峰自然信不过,直接打发他们回去了。警卫们齐心协力,将县署里里外外打扫清理一番,随后杨峰正式入驻。
这边杨峰刚安顿好,那边吴奎便领命带着士兵奔赴县城四门,迅速接管了城防工作。杨峰站在县署门口,望着这座小小的丰水县县城,不禁摇头。“这丰水县,可比潭水县差远了,县城小不说,连条护城河都没有。”看来,想要治理好这个地方,还有一场硬仗要打。
第二天早上,李老六便挑着一担鲜嫩水灵的青菜进了城。往常走到城门口,他总会习惯性地从那破旧口袋里,小心翼翼掏出几文钱,准备像往常一样,丢进那庄前的破箩筐里当作过路费。可今日,城门口却不见平日里那些身着黑色警服、满脸横肉的警察。取而代之的,是四个身姿挺拔、穿着灰布军装的军人。
李老六心里犯起了嘀咕,脸上却依旧陪着笑,将那几文钱递上前去,讨好道:“军爷,这是过路费。”为首的军人面容和善,连忙摆了摆手,说道:“老乡,以后进城再也不用交钱了,您赶紧去卖菜吧。我给您指个地儿,就去原来保安团的驻地那儿卖,我们今天刚进城,正急需大批青菜呢。”
李老六听得这话,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当兵的居然不要钱?这可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不过,这总归是好事。他满心疑惑地把钱重新揣进兜里,心想着,这几文钱起码还能买两个馒头呢。于是,他挑着担子,陪着笑进了城。
一进城,李老六便发现,往日里那些四处晃荡、耀武扬威的黑狗子(警察)全都没了踪影。这让他心里对那军人的话信了几分。他挑着担子,走街串巷,扯着嗓子大声叫卖:“新鲜的青菜嘞,刚从地里摘的,新鲜着呢!”
不多时,他来到了原来保安团的驻地。只见一个四十多岁模样的男人,正蹲在路旁抽着旱烟袋。瞧见李老六过来,那男人把旱烟袋在鞋底磕了磕,磕掉烟灰,远远地就打起了招呼:“来,老乡,把菜挑过来,你的菜我全包了。”
李老六瞧这人也穿着一身军装,忙赔着笑走上前去,问道:“军爷,这些菜您都要啦?”老李站起身,笑着应道:“对,都要了。走,跟我来。”
李老六挑起担子,跟着老李来到了厨房。他把青菜一捆捆卸下来,整整齐齐地码放在地上。之前已经称好了斤数,这时,老李把钱一股脑儿地塞到李老六手里,还顺手拿起两个热气腾腾的大馒头,递到他面前,笑着说:“老乡,你饿了吧?这两个馒头先垫垫底。明天要是还卖菜,还送到我这儿来,记住喽。”
李老六接过钱和馒头,只觉如坠云端。以前保安团在的时候,能给几个菜钱那都得烧高香、谢天谢地了。哪曾想,今天不但菜钱给得足足的,还额外给了馒头。在回家的路上,他仍恍恍惚惚,心里满是对这新变化的惊叹与感慨 ,脚步也不自觉轻快起来,盘算着明天一定要多挑些菜来。
这些军人与百姓印象里的截然不同。他们既不仗势勒索过往行人,也不会无端寻衅滋事。只要你举止正常,没有任何挑衅的举动,他们便不会多加干涉。
清脆的锣声在县城中回荡。“咚咚咚”的锣声里,当兵的扯着嗓子喊道:“大伙听好了,都去县署门前的广场上集中,新来的专员有重要事情要宣布!”这一消息瞬间传遍了县城的每一个角落。百姓们听闻,纷纷放下手头的活计,扶老携幼,从自家匆匆赶来。
没过多长时间,县署门前的广场上就热闹非凡,人群熙熙攘攘。实际上,这座县城本就不大,总人口总共也就三四千人。此前,鬼子刚撤走不久,城里的富户们担心受到牵连,大半都收拾家当逃之夭夭。而剩下的那些人中,有不少曾与鬼子有过瓜葛。国军收复此地后,察觉到风声不对,又有一批人匆忙逃离。如此一来,县城里的人口愈发稀少。
广场搭建的台子上,一溜排开的办公桌后面,几位军官正有条不紊地维持着现场秩序。百姓们的目光被台上的景象吸引,惊奇地发现,平日里备受敬重的韩先生竟也站在台上,而且胸前还佩戴着一朵鲜艳的红花,显得格外精神。而陪在韩先生身旁的,是一位身着笔挺军装的年轻人。这年轻人看上去十分年轻,面庞英气勃勃。在他身后,一众警卫身姿挺拔、神情肃穆地站着,更衬得他威风凛凛,气场不凡。百姓们交头接耳,纷纷猜测这位年轻人想必就是新来的专员,不禁对接下来要宣布的事情充满了好奇与期待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