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阁阁的刘继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35章 晶棱迷局,法医秦明:骨语密码,天宝阁阁的刘继宗,御书屋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龙番市化工园区的警报声在午夜响起时,林当正在物证室比对镜湖园案的碎镜指纹。手机屏幕亮起,来电显示“化工分局”,她抓起外套的瞬间,闻到袖口残留的银箔氰化物气味——那是苏晴案留下的化学印记,此刻却与新案现场的描述诡异地重叠。
案发现场在园区最深处的废弃试剂库。林当踩着结冰的地面推开锈迹斑斑的铁门,零下十度的冷气中漂浮着细密的冰晶,死者背靠着防爆柜,双手交叠在腹部,皮肤表面覆盖着一层薄如蝉翼的透明结晶,在勘查灯下折射出七彩光斑。
“冻干状态。”法医小夏戴着防冻手套轻触尸体,冰晶簌簌掉落,“体温低于零下十五度,死亡时间至少十二小时。但这些晶体……”她举起放大镜,晶棱边缘呈现出规则的六边形,“不是自然形成的冰霜,是某种化学制剂的结晶。”
林当的目光扫过死者胸前的工牌:“陈雪菲,28岁,市立医院病理科技术员。”工牌背面用红笔写着“7.20”——这个反复出现在康泰案、附子基地案中的日期,像根无形的线,将三起案件串联起来。死者右手紧攥着半支离心管,管底残留着淡蓝色粉末,与试剂库货架上标签脱落的试剂瓶成分吻合。
“调取园区监控。”林当呵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迅速凝结,“重点查昨晚十点到十二点,所有进入试剂库的人员。另外,联系医院,查陈雪菲最近接触过的病理样本。”
凌晨三点的医院病理科,消毒灯的蓝光映照着密密麻麻的样本柜。林当在陈雪菲的工位发现了异常——她负责的“7·20中毒案”死者组织切片档案不翼而飞,电脑回收站里却恢复出一张照片:六具尸体的肝脏切片上,都有相同的六边形结晶纹路。
“这些结晶和试剂库的晶体成分一致!”小夏的电话在此时打来,声音带着兴奋,“是三氧化二砷的改性晶体,俗称‘冰砷’,我在秦明去年的论文里见过——这种晶体能在低温下稳定存在,缓慢释放毒性。”
林当的手指骤然收紧,秦明的论文标题在脑海中闪过:《异常环境下重金属毒物的晶体形态学研究》。她立刻拨通越洋电话,对面传来键盘敲击声:“冰砷需要特定的冻干设备才能制备,全龙番市只有三家机构有这种仪器……”秦明的声音突然顿住,“等等,陈雪菲的工牌编号,是不是和附子基地白骨案的受害者编号重合?”
档案系统里,陈雪菲的入职日期赫然是2018年7月20日——附子基地被“销毁”的当天。林当调出她的简历,发现其本科论文主题竟是《生乌头碱与三氧化二砷的协同毒性研究》,指导老师栏写着三个名字:许文谦、张恪、陈立远。
“他们在培养自己的毒理杀手。”林当盯着监控截图,画面里戴着连帽衫的身影正用陈雪菲的工牌刷开试剂库大门,袖口露出的纹身与镜湖园案中“死亡工人”的纹身相同——那是朵用晶棱勾勒的附子花。
痕迹组传来消息:试剂库地面的冰晶鞋印,与镜湖园案中苏晴直播间出现过的雪地靴纹路一致。而离心管上的淡蓝色粉末,经检测含有微量朱砂——这个反复出现的“解毒剂”,此刻却成了毒理实验的催化剂。
“苏晴的美甲师。”林当突然想起镜湖园案中,为苏晴做银色渐变美甲的技师,正是陈雪菲的大学室友,“她们都属于一个叫‘晶棱会’的学术社团,社团创始人正是许文谦的女儿许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