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游击将军赵天佑,押运粮队
风水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46章 游击将军赵天佑,押运粮队,全点悟性?当然要学遍天下武学,风水月,御书屋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磁山城南门。
“你们几个!站住,例行检查!”
城门外本来只有50人的守门小队,现在已经被游击将军赵天佑手下的千户所接管。
只因为运粮的队伍已经赶到此地。
磁山城南方的官道已经连起了一条长龙。
整个霸州南部的所有军粮,如同百川入海一样,现在都汇集在了磁山城。
磁山城并不是通往北地前线的最短路径,却只因为他有一个优势,道路。
因为常年的铁矿开采,和兵器生产,磁山城有着四通八达路线,还有着修缮最优渥的官道,使所有的运粮队在此汇集可以节省三天的时间。
在古代运粮的成本是非常高的。
运力有限,运速有限。
往往一趟往返的远程运输,损耗要在65%~80%,也就是说斤的粮食起送,最终送达的只有2000~3500斤,所以每一天都是非常宝贵的。
赵天佑的十五天期限也是经过精算得来的,各个远近不同的地方的粮队都会在这一天里同时到达磁山城。
为啥说运粮延期是砍头的罪过,这里一看就能明白。
如果有一队延误了,整个粮队等还是不等?
等一天,粮队的上万人甚至十万人、还有牛马都是要吃喝的,这一天就得上万斤的粮食消耗,背不起。
如果不等,整个运粮的数量就不够,前线可是要打仗拼命的,基础的饮食都不能保证,这要是出了事,不管是战败还是哗变,这个锅都不是哪个人能背的起的。
所以一定要做到令行禁止,什么刮风下雨,就是下刀子也得按时送到。
这些都是战时的要求,寻常的时候,是会把路上的一些耽误的时间算在内的,这么一切的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保证前线的安稳。
“禀报游击将军,德水城、林原城、于桑城、吕泽城、东宁城等南部八城粮队已到,共计粮役七万两千三百余人、车二百七十一架、另有牛羊两千余......现安置于城北门外,其他大城粮队于午后赶到。”
赵天佑稳坐军帐中。
正是伍明当时夜探,拿到地图的那个大帐之中。
此时那副黑色山纹甲穿在身上,真一个威武将军的模样,哪会让人联想到夜夜留恋青楼的腐败样子。
两下左三右四,整齐的站着七个千户在。
听着这位百户手中捧着文书汇报。
赵天佑的磁山军麾下一共近八千人,编做了八个千户营,现在一个营的人在城南接应指挥粮队,其余的七个都在这里了。
“赵千户!”赵天佑看罢当即下令。
“属下在。”一个长相和赵天佑有几分相似的千户抱拳听令。
“命你营为前锋,走鹰回岭一线,为粮队开路,沿途谨慎,每十里一报,午时末刻出发。”
赵天佑一边说一边手写军令,随后盖下了他的游击将军印章,随后按下手印,赵千户接令后同样一按手印,交还了军令,接下了令牌,这才抱拳领命退回。
所说的军令状就是这个东西。
虽说这样有些官僚主义、程序主义的感觉。
但不得不说,这文书就是证据,战后如果打败了,论罪处罚,打胜了,论功行赏,可不是上嘴皮下嘴皮一碰随便说的。
什么狗屁的没有契约精神,都是别有用心的抹黑,自古以来这件事就一直存在,只不过习以为常之后少有人提起而已。
赵天佑发出令牌之后,又陆续的写出军令。
命令自己手下的千户,分别的押送粮队。
派去开路的赵千户,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同父同母的亲弟弟。
别看着他这几天里风流不羁、军纪懒散的样子,实际上赵天佑是征西大将军秦羽的亲信手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