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黄鬼村日常:一场由广场舞引发的血案
美丽雅阁210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章 黄鬼村日常:一场由广场舞引发的血案,去部队喂饱老公起不了床,美丽雅阁210,御书屋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老周得知后,带着村医去给大鹏做思想工作:“年轻人,你妈跳舞是社交需求,跟你打游戏一个道理。”
大鹏梗着脖子:“那也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扭屁股!”
村医推了推眼镜:“根据研究,广场舞能降低中老年抑郁风险,比你买的那些保健品管用。”
七、广场舞的终极形态:葬礼迪斯科
这天,村里的陈大爷去世了。陈大爷生前最爱看赵寡妇跳舞,儿子小陈找到赵寡妇:“婶,我爹临走前说想看你跳《好日子》。”
赵寡妇带着舞队来了,在灵堂前跳起《好日子》,纱巾换成了白色,动作也改成了慢板。老太太们边跳边哭:“陈大哥,你走得太早啊……”
没想到这场景把小陈看哭了:“我爹要是看见,肯定高兴。”
这事传开后,竟成了黄鬼村的新风俗——谁家有老人去世,都会请广场舞队来跳“哀悼版”广场舞,《走进新时代》改成《走向奈何桥》,《小苹果》变成《小纸箔》。县文化馆的老师听说后,连连摇头:“这民俗创新,我跟不上趟啊!”
八、广场舞的意外收获:黄昏恋
赵寡妇的广场舞队里,有个沉默的老头——村西头的刘屠户,老伴去世多年,每天默默给赵寡妇搬音响、递毛巾。
“他刘叔,你咋不跳?”赵寡妇擦着汗问。
“我笨手笨脚的,怕给你丢人。”刘屠户挠着头,从兜里掏出块芝麻糖,“给你买的,甜。”
一来二去,两人竟看对了眼。狗剩撞见他们在村头散步,大喊:“赵婶跟刘叔跳‘双人舞’啦!”
王寡妇凑过来八卦:“你俩啥时候办席?我给你们跳《夫妻双双把家还》!”
赵寡妇笑着捶她:“跳你的《打谷机之恋》去!”
九、黄鬼村的广场舞哲学
如今,黄鬼村的广场舞队扩大到五十人,连老周都加入了,每天清晨在村部门口跳《社会主义好》。狗剩的豆腐车经过时,音响里会传来老周的喊声:“狗剩!好好骑车!别偷瞄姑娘跳舞!”
赵寡妇的太阳能音响从来没关过,没电了就摆在晒谷场上充。有次下暴雨,音响被淋坏了,全村人自发凑钱给她买了台新的——比之前的更响、更亮,还能连接蓝牙。
某个夏夜,广场舞队在打谷场上跳《夜空中最亮的星》,灯光照亮了半个村子。李大爷的牛不再发疯,反而跟着节奏甩尾巴;王寡妇的鸡蹲在音响上打盹;狗剩送完豆腐回来,把电动车往旁边一停,跟着扭起了腰。
老周擦着汗对赵寡妇说:“他婶儿,以后咱村该改名叫‘舞鬼村’。”
赵寡妇笑着摇头:“管它叫啥,大伙儿开心就行。”
月光下,锄头、簸箕、镰刀在手中挥舞,汗水滴在打谷场上,混着音响里的鼓点,敲出了黄鬼村独有的节奏——不是迪斯科,不是民族风,是实实在在的、热气腾腾的乡村日子。
章节核心:
1. 去奇幻化的乡村叙事:聚焦广场舞这一乡村常见元素,通过邻里矛盾、文化冲突、民俗创新展开故事;
2. 群像喜剧刻画:赵寡妇的泼辣与活力、老周的圆滑与包容、狗剩的酸溜溜与接地气,每个人物都带着乡村特有的烟火气;
3. 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广场舞与农具结合、葬礼与迪斯科混搭,展现乡村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荒诞适应;
4. 温情底色:从噪音纠纷到集体支持,从家庭矛盾到黄昏恋,冲突背后是乡村社群的温暖联结;
5. 生活流幽默:用改歌词、农具当道具、葬礼跳舞等细节制造笑料,让读者在熟悉的场景中感受乡土趣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